辉达娱乐介绍

你的位置:辉达娱乐 > 辉达娱乐介绍 >

出大事了,意外曝光!美国“海豹”窃听作战失利,反遭朝鲜威慑本土?

点击次数:196 发布日期:2025-09-11 16:11

美国《纽约时报》突然曝光六年前一段不为人知的秘密行动,让人不禁要问:这次公开的背后有何深意?是特朗普二度执政后对内政治博弈的新回合,还是向朝鲜释放某种信号?

我认为,这则爆料的时机颇为微妙。据《纽约时报》9月6日报道,2019年初,美国海豹突击队曾执行一次针对朝鲜的高风险渗透行动,目标是安装窃听设备以监控金正恩的通讯。

行动最终以失败告终。

"红色中队"——就是那支曾成功击毙本·拉丹的精英小组,8名队员乘坐核潜艇抵达朝鲜东海岸附近,转乘微型潜艇接近海岸。

想想看,这些被称为世界上最精锐的特种兵,穿着全黑的作战服,手持最先进装备,摸黑靠近敌方海岸。好莱坞大片里的场景变成了现实。

但现实比电影残酷得多。

队员们遭遇了未预料到的渔民船只。一场混乱的遭遇战后,2-3名朝鲜平民被击毙,尸体被刺穿肺部沉入海中以毁灭证据。

天呐!

特种兵们不得不紧急撤退,核潜艇冒险进入浅水区接应。但最终这场精心的秘密行动却在一夜之间就这样草草的收场了。

"这种行动存在严重的法律问题,"美国乔治敦大学法学教授杰克·戈德史密斯在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表示,特朗普政府未按法律要求通知国会,可能违反了《战争权力决议》和2013年《国防授权法》。

值得注意的是,当这场秘密行动失败后不久,2019年2月河内美朝峰会破裂,双方谈判陷入僵局。3月份,美韩还举行了"关键决断"军演,海豹突击队参与演练"破坏朝鲜指挥部"任务。

事情的巧合值得深思。

我们现在知道了,就在表面上谈判的同时,暗地里的秘密行动从未停止。这种双面手法是美国外交的常见伎俩。

国防大学教授孟祥青在《解放军报》上指出,此次行动是特朗普政府"极限施压"策略的一部分,但低估了朝鲜近海监控能力。

实则这次的行动也就将美军的“情报系统的短板”暴露无遗了。微型潜艇仅依靠卫星和高空侦察机提供延迟数分钟的静态图像,缺乏实时空中支援。

这几乎让专业的军事家都要面红:就这么一塌糊涂的渔船的活动规律都没摸清就大把的往死里撒特种兵的?

多么荒谬的自信。

行动失败后,朝鲜并未公开提及此事,但加速了军事发展步伐。金正恩似乎接收到了明确信号:对美国只能以实力说话。

2024年夏季,朝鲜与俄罗斯签署军事合作协议,获得了发展所需的关键资源。大型预警机、无人侦察机甚至5000吨级主力舰的出现,标志着朝鲜军事能力的质变。

反观美国,在中东冲突不断、俄乌战争持续的背景下,精力和资源严重分散。特朗普二度上台面临的是一个军事能力已大幅提升的朝鲜。

这就是"偷鸡不成蚀把米"的典型案例。

美国试图通过秘密窃听获取情报优势,结果不仅行动失败,还刺激了朝鲜加速发展可打击美国本土的远程打击能力。

截至9月7日,特朗普对此事反应冷淡,称"对此一无所知"。美国国防部和特种作战司令部也拒绝发表评论。这种沉默本身就很能说明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爆料出现在特朗普二度执政的背景下。我认为,这或许是华盛顿政治斗争的延续,意在提醒公众特朗普上一任期的失误。

通过此次的战役失败不难看出美军的特种作战也存在着不少的盲点和不足之处。过于依赖技术优势,忽视基本情报收集,对敌方反侦察能力的轻视,都是致命弱点。

小型作战单位在敌后遭遇意外情况时的应对程序也值得反思。击杀平民并隐藏尸体的做法不仅违反国际法,也可能在日后成为政治炸弹。

事实上,拜登政府在2021年曾对此事展开调查并向国会简报,但结果至今保密。

现在,特朗普政府2.0版本将如何处理朝鲜问题?当年的"极限施压"策略已被证明行不通。朝鲜现在拥有更强大的军事能力和俄罗斯这个强大盟友。

更重要的是,这次事件再次揭开了美国军事神话的面纱。那些好莱坞电影中无所不能的特种部队,在现实世界中也会犯错,也会遭遇失败。

就像美国海军在也门胡塞武装面前损失三架舰载机一样。

现实很残酷。

金正恩自那次峰会失败后,把军事发展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朝鲜现在拥有的不仅是打击美国本土的理论能力,更是实战验证过的导弹系统。

不由得回想起了这次事件的全过程:美国对朝的这一系列动作到底是出于真诚的求和的意愿,还是一路的军事施压又找到了一种新的手段?

从这次秘密渗透行动来看,美国似乎更倾向于后者。但历史一次次证明,这种做法只会推动朝鲜加速军事发展。

当年特朗普踏入朝鲜领土的历史性一幕,如今看来不过是一场政治秀而已。

双方的角力逐渐展开同时,原先的力差已经明显地发生了逆转.。朝鲜的军事能力与日俱增,而美国的影响力在全球范围内受到挑战。

特朗普2.0会吸取教训吗?还是会重蹈覆辙?这是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你怎么看这次美国特种部队行动的曝光?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