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马思聪出走美国:周总理为何痛心疾首?
在20世纪70年代,周恩来在与来访我国的美利坚合众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博士会面时,语气沉重地表示:“在我的一生中,有两件事情让我深感遗憾,其中之一便是马思聪在年过半百之际,背井离乡,远赴海外。这让我深感痛惜。”
周恩来和基辛格
马思聪,我国卓越的作曲家与小提琴演奏家,堪称20世纪我国最杰出的音乐家之一。自12岁起,他远赴法国深造小提琴技艺。1931年归国后,他辗转于各地,投身于艺术创作的洪流。1937年,抗日战争的烽火燃起,马思聪创作了传世之作《思乡曲》。新中国成立之际,周恩来总理亲自委以重任,任命他为中央音乐学院的首任院长。
“陈老总,咱们三人皆曾留学法国,但马思聪独独学有所成,而我们二人却不然。”周总理对知识分子的这份尊敬,让马思聪深感激动。
身为非党派知名音乐家,马思聪对连番政治运动的关注度不高,对院长繁杂的行政管理亦不甚关心。他将大部分心力倾注于创作新颖音乐作品、举办演奏会以及指导学生。1966年,随着“运动”的爆发,马思聪不可避免地遭遇了批判与斗争。
马思聪
1966年5月15日,恰逢“运动”前夕,亦为马思聪的诞辰之日。周恩来总理吩咐秘书致电马思聪,意欲亲自邀请他前往其处。或许,周总理的这一举动是出于对马思聪的保护考量。遗憾的是,马思聪当时并未在家中。
五月底,一股由“革命口号”激起的狂潮席卷中央音乐学院,青年学生们在激情的驱使下,将马思聪的名字和控诉其罪行的大字报贴满了校园的墙头,瞬间,马思聪的名声变成了“资产阶级反动权威”和“三名三高的修正主义分子”。至六月上旬,马思聪被迫入住“牛棚”,他的日常生活充满了学习、劳动与书写悔过书,更是在压力之下被迫高唱自我罪行的认罪曲。只要“小将们”稍有不满,马思聪不是遭到斥骂,便是遭受殴打。
马思聪能够承受身体上的苦痛,但心灵遭受的打击与人格的羞辱却让他深感恐惧。曾有一回,一名红卫兵手持匕首在他面前挥舞,恶狠狠地威胁:“若你不老实交代,我便用这刀刺你!”另一次,在炎炎烈日下辛勤拔草的马思聪,被一名工人嘲讽:“你姓马就注定只能吃草,还配拔草吗?”面对这样的羞辱,他只能无奈地吞下自己辛勤拔出的草。
1966年11月,马思聪不幸肝病再次发作,在造反派的首肯下,得以离开“牛棚”。重返家中,在好友倪景山的鼎力协助下,他携女儿化妆成普通人,悄然离京,抵达广州。然而,马思聪的“神秘失踪”很快引起了中央音乐学院红卫兵的警觉,他们向公安部门报案。与此同时,广州的“运动”氛围亦愈发紧张,马思聪的人身安全岌岌可危。面对这一境地,马思聪唯有两条出路:一是被押送回北京,继续承受批斗,生死的威胁愈发严峻;二是冒险偷渡香港,若能成功,便能确保自身安全,但一旦被擒获,生命将岌岌可危。
马思聪拉小提琴
历经一番激烈的思想挣扎,马思聪终于决定背叛,偷渡至香港。1967年1月15日的夜晚,他携妻子与子女一同,乘坐电动拖船“002号”从新州起航,目标直指香港。次日凌晨,这艘拖船在香港的大屿山顺利靠岸。
抵达香港之后,马思聪深恐被引渡回内地,经过深思熟虑,他选择前往美国投奔其弟马思宏。那是在1月19日的午后,马思聪携家人四人一同登上了飞往华盛顿的航班,由此步入了漫长且艰辛的流亡旅程。
马思聪离国赴美的消息迅速引起了江青等人的高度关注。1967年5月,公安部将此事件列为重大案件,并特设了“马思聪专案组”。至1968年1月18日,经过长达8个月的细致审查,专案组最终作出了结论。康生与谢富治对专案组的报告予以批准,将马思聪定性为“叛国投敌”,从而在“运动”中添上了另一宗冤案。
马思聪抵达美国之后,毅然拒绝了美国所提供的“政治庇护基金”。在1967年四月,为了辟谣社会上对他离国原因的种种传言,马思聪首度在纽约亮相,举办了一场记者招待会,并发表了一篇名为《我为何离开祖国——揭露“文化大革命”的恐怖真相》的声明。
在这份声明中,马思聪未曾流露出对祖国的任何指责之词。他所表达的,仅仅是对于“运动”所带来的深重灾难,对中国及个人命运的控诉。他明确指出:
身为音乐家,我深怀对宁静与和谐生活的珍视,并渴求一个宜人的工作氛围。作为一位中国公民,我对自己的祖国和人民怀抱着无比的热爱与崇敬。我个人所经历的一切不幸,与我国目前面临的困境相较,显得微不足道。
马思聪在生命的最后二十载,将举办音乐会与创作音乐作为生活的重心。他足迹遍布美国乡野,亦在东南亚及台湾等地献艺,始终将个人演出的收入与稿酬作为家庭生计的支柱,毅然拒绝接受美国政府提供的“救济”。在此期间,他创作了众多音乐佳作,诸如舞剧《晚霞》与歌剧《热碧亚》等。
马思聪的《思乡曲》
在1982年,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李凌致信邓小平,郑重提出马思聪所遭遇的不公,强烈呼吁对其冤屈进行彻底的昭雪。不久,中央音乐学院的众多教师亦纷纷呼吁,要求对马思聪案件进行重新审理,并对他离国的动机进行重新评估。直至1985年1月25日,文化部正式发布了《关于为中央音乐学院前院长马思聪先生彻底平反的通知》。3月5日,中央音乐学院举行了一场全院师生的盛大集会,正式宣布了这一平反的决策,同时,因马思聪冤案而受到牵连的相关人员也一并获得了昭雪。
历经被迫离国,直至平反昭雪,马思聪度过了长达18年的岁月。在接到平反通知的那一刻,他心中涌动着无尽的感慨。1985年春节之际,马思聪的学生、时任中央音乐学院院长的吴祖强拨通了电话,诚挚邀请他回国一游。马思聪回应道:“祖国离我已18载,对故土的眷恋难以言表,在适当的时候我一定会回国,或许还会举办一场音乐会。”
遗憾的是,种种因素阻挠,马思聪始终未能返回祖国定居。尽管如此,他终究未能如愿以偿。1987年5月20日的凌晨,马思聪因心脏病手术意外失败,在美国离世,享年75载。
2007年12月,马思聪的骨灰得以回归故土,安葬于广州白云山之麓,与家乡为邻,长眠于此,实现了他以及周恩来总理一生的夙愿。
马思聪的雕像
热点资讯
- 胜负彩25112期欧亚赔率对照:布兰盘口存差异
- 记者: 马竞有意卢克曼, 亚特兰大对球员的标价约为5000万
- 末世教官重生悍妻,携手冷峻将军一统天下
- 朋友收一台2010年大切诺基,这价格,大家觉得便宜吗?
- 瑞典赛国乒表现亮眼男单“扎心”
- 老祖宗智慧:五根手指决定你一生的成败与祸福,快看你属于哪一种
- 成都蓉城大胜亚冠晋级,战术安排令人振奋,未来潜力无限
- 6万公里奔驰GLE深圳一手车,23.98万开回家
- 什么是二手16吨稳车
- 《心动小镇》1月18日公测指南:预下载、错峰登录与高效开服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