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你的位置:辉达娱乐 > 新闻动态 >

他是薛岳的参谋长,建国后才起义,两年后成我军战犯说:因祸得福

点击次数:156 发布日期:2025-08-05 01:00

1949 年,国民党那是兵败如山倒。这时候,不少国民党将领都开始给自己盘算后路。有些铁了心跟着蒋介石,一路退到台湾去;可也有些将领脑子清楚,果断起义。您还别说,新中国成立后,这些起义将领在共产党这边也有发展空间。

不过,也有特殊的情况。有个国民党军长同样带着部队起义,可他起义的时间,跟别人相比,那可差老多了。

好多将领都是在建国前就起义了,可这赵子立,偏偏在建国俩月之后才起义。照理说,这也没啥大不了的,按说他该能得到不错的待遇。但谁能料到,才过了两年,他就被定为战犯,只能去功德林“报道”了。

这一趟,他好像一下子想通了不少事。奇怪的是,他不但没觉得失落,反倒觉得自己是“因祸得福”。这到底是咋回事?

赵子立这人,大家可能不太熟。1908年,他在穷苦农民家里呱呱坠地,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不过,还算有点运气,他居然能进乡塾读书。

他家穷,赵子立念书这事就没个准。有时候能去学堂,有时候就只能被迫回家不上学了。学习环境这么不稳定,他也确实没学到啥真本事。

但这对他来说也不是没活路。刚满十八岁,赵子立就跑去当兵,投身到魏益三手下。后来又赶上好机会,顺利考上了中央军校。

这阶段学习挺顺的,还做出了点成绩。过了两年,赵子立又回到部队,还是在魏益三手下,当的是中尉营附。

在部队待得久了,赵子立的职位跟着有了变化。1931年时,他都当上师参谋处的少校参谋了。

赵子立站在咱党的对立面,没少跟我党对着干,还多次参与围剿红军的行动。

在部队里,赵子立还挺有点名气。1935年,靠着老部队推荐,他顺利考上了陆军大学。念完书后,他先是当了陆军工兵少校,后来又升成了中校。

抗战一爆发,赵子立的工作立马有了大变动。当时各野战军正缺人手,他就被调到了52军,跟着关麟征的部队行动。但他没在那待多久,为了接着念书,又跑回学校去了。

1938年,赵子立又回部队打仗了。当时,他在薛岳当总司令的第1兵团,当上了少校高级参谋。

赵子立刚走马上任,肯定得搞出点亮眼成绩。南浔线打仗那会,他可就大放异彩了。那指挥手段相当干脆利落,连老蒋下的命令,他居然都敢直接回绝。

后来,直接就调了两个军去参加万家岭战役。这事,有人觉得是薛岳很赏识他。可这所谓的“赏识”,也实在不好讲,里头的门道说不定多着。

打这以后,赵子立大多在薛岳手底下打仗。说起薛岳,那长沙会战的指挥可是他军事生涯里绕不过去的大事。特别是前三次长沙会战打赢了,这里面赵子立的功劳可不小。

赵子立主要在外围活动,同时得跟司令搭把手,这两人配合得那叫一个默契。

但话说回来,这所谓的赏识真不好讲。没过多长时间,赵子立和薛岳就闹起了矛盾。

在国民党里头,不得不说他们那心思弯弯绕绕的。薛岳让赵子立去后方设立办事处,按上下级关系,赵子立似乎该听话照办。可问题是,薛岳让他带的都是长官部里那些没啥大用、可有可无的人,就这情况,赵子立能乐意去干吗?

原本赵子立可是战区参谋长,那职位多高。结果,一下子就成了个不起眼的小主任。这落差也太大了!搁谁心里能平衡?怪不得赵子立跟薛岳慢慢就不是一条心了。

矛盾慢慢就积攒起来了。到了第四次长沙会战的时候,事就大了,在判断敌情这事上,俩人的想法简直天差地别。薛岳觉得日军已经被困住了,根本没能力发起大规模进攻。可赵子立压根不这么看,这分歧可就大了去了!

但赵子立就算不认同也没辙,薛岳那地位在那摆着,他再多说也白搭。后来长沙战况危急,薛岳自个撤到后方去了,可赵子立还得留在前线硬扛。

就这么着,赵子立莫名其妙揽了一堆事,全成他的不是了,最后直接被撸了职,还打发到陆军大学学习去了。

在这之后,赵子立就不在薛岳手下当参谋了。不过,他接下来的日子,恐怕也没啥好日子过。

1945年,赵子立先是投奔到何应钦手下,后来又跑到刘峙那边。但他这之后的日子,那叫一个不顺。准备好要打的仗,不但没捞着啥功绩,就连后面的战役,也输得一塌糊涂。

赵子立肯定得担责,你想刘峙都被撤了职,他哪还能继续待在原来的位置上,只能去陆军大学当教官了。

赵子立到底是军事人才出身,在教官岗位上才干了半年,就又找着新去处了,这人正是白崇禧。

白崇禧这人确实有两把刷子,算得上是个人才。之后,白崇禧邀请赵子立到九江指挥所当高参,这可是个难得的好机会,赵子立哪能放过,立马就去了。

打这之后,赵子立就和桂系搭上了线。但怎么说,他跟桂系又不是一伙的,在人家那,待遇自然也好不到哪去。

1949 年,赵子立好不容易才混上 127 军军长。可屁股还没坐热乎,渡江战役就开打了。这之后,他身边的将领跟约好了似的,一个接一个起义。尤其是张轸起义那回,不仅把 128 军整个带走,连 127 军的一个师都被顺走了,这可把赵子立坑惨。

那会,赵子立的处境可危险了,白崇禧一门心思琢磨着把他手里的兵权抢回来。但赵子立又不笨,心里明镜似的,知道咋样才能保住自己。于是,他直接带着127军,跑去投靠中央军了。

国民党那时候一路败退,就算赵子立跑去投奔,也根本没法改变一输再输的局面。到了最后紧要关头,赵子立还想着拼死再搏一把,可现实太残酷,又输得一塌糊涂。

这时候,起义看着确实是条不错的路。可赵子立心里犯嘀咕,之前跟咱共产党没咋打过交道,真起义了,以后会咋样,心里没底。就因为这,他哪敢轻易拍板决定,结果起义这事只能一拖再拖。

随着咱解放军解放进程一路加速,部队里的人也都心思活络起来。这形势下,赵子立没办法,建国刚过俩月,就只能选择起义了。

赵子立本是起义将领,满心想着能当个解放军师长。可现实却不遂人愿,他所在的127军人数太少,这师长当不成了。没办法,他只能去西南军政大学学习。

后来,能到南京军事学院教书,照说也挺好。可1951年,一场运动起来了,赵子立到底还是进了功德林。

一直到1975年,毛主席大手一挥特赦,赵子立这才重获自由。

赵子立这辈子,那路选得实在不咋地,而且过得那叫一个坎坷。

跟着薛岳,他那可是备受重用,深得信任。凭借自己的本事,很快就混到了个好位置。

谁能料到,随着两人分歧越来越大,赵子立在薛岳的队伍里,威望明显受了影响。毕竟赵子立可是老蒋黄埔出来的嫡系,薛岳打心眼里就不太待见他。

再说跟着白崇禧这边,赵子立压根不是桂系的人,白崇禧哪能重用他,说他慢慢被边缘化都不为过。

1975年,经过好些年,赵子立估计把很多事都看明白了。那十年特殊时期也过去了,对他来讲,能不庆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