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你的位置:辉达娱乐 > 新闻动态 >

79年铁道兵回撤时,连越南铁路的铁轨都拆下来运回国,是真的吗?

点击次数:119 发布日期:2025-08-04 16:28

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期间,中国军队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迅速击退了越南军队,占领了二十多个关键城镇。这场战争之后,社会中流传着一种说法:铁道兵在撤退时拆除了沿线的铁路,并将铁轨运回中国。这样的传言是否属实?

许多人对于“拆除铁路”的说法感到难以置信,认为这只是夸大其词。实际上,在战争时期,切断铁路运输是一种常见的军事措施,国际上有专门的术语称为“铁路遮断”。所谓铁路遮断,即有计划地破坏敌占区或即将弃守地区的铁路设施,重点摧毁难以迅速修复的区段以及军事意义重大的运输通道。通过这种方式,敌方的物资和兵力调动将受到极大限制,己方也能够借此延缓对手的战略进程,争取更多主动权。

中国在历史上多次采取过类似行动。远在1900年,八国联军进犯时,义和团就曾破坏天津至北京的铁路,以阻挡外敌入侵。彼时,面对人数远不及己方却装备精良的联军,清军溃不成军。义和团只能通过破坏交通设施,试图限制外军行动范围。在抗日战争期间,随着日军推进,国民党军队在被迫后撤时,也会摧毁铁路基础设施。敌后游击活动中,八路军同样频繁切断日军控制的铁路线。例如百团大战,便致力于破坏日军重要交通枢纽,以减缓日军的占领速度。

中国人不得不对自身国土上的铁路动手,背后的无奈不言而喻。数百年间,中华大地饱受列强压榨和军阀混战,经济积贫积弱,工业基础薄弱。直接抗衡外敌的能力不足,只能依靠灵活战术遏制对方进展,为自身赢取发展空间。

至于1979年的对越自卫反击战,类似的“铁路遮断”战术同样被采用。时任第14军军长的张景华在回忆战斗时提到:部队撤离越南前,有计划地破坏了途径城镇的重要设施,包括铁路、公路、桥梁、加油站和通信线路,还布下了地雷。铁道兵善后小组编纂的《铁道兵简史》也记载了,当年自卫反击战的后期,中国铁道兵在越南境内遮断了50多公里铁路,并带回了大量关键物资,包括铁轨。可以说,部队一路推进,也一路拆毁。

同样,进入沙巴地区的第50军,在撤离之前对当地基础设施进行了彻底摧毁,无论是主要建筑,还是弹药库与桥梁,都未曾遗漏。此役所涉及的地区主要在越南境内,但与历史上的铁路遮断有所不同。此次战争中,中国军队整体实力更强,作战目的也更为明确。拆除自己曾经援建的这些设施,背后原因值得深思。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中越关系曾经密切。新中国刚刚成立时,百废待兴,国家一穷二白。在日军掠夺与多年的内战后,中国刚刚从废墟中艰难恢复。此时越南遭受法国与美国的入侵压迫,向中国寻求援助,中国无怨无悔支援了近三十年,提供了大量物资、人力与技术,帮助越南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就在越南完成统一后不久,却开始在中越边境制造事端,试图蚕食中国领土。这种背信弃义的行为令人愤慨。

中国对越南的支援曾包括大批铁路公路基础设施,以期帮助其抵抗外来侵略,实现独立自主。令人遗憾的是,这些援建的设施却反过来成为越南军事骚扰中国的重要依托。既然如此,战争中将其拆除并运回国内,既是战略上的必要,也是无奈中的抉择。不能将支援过的工具留给对方,让其继续威胁自身边境安全。

历史的发展证明,当时中国的处理已算克制。自1979年反击战结束后没几年,越南再度悍然进攻,试图夺取老山等中国领土,致使边境战事断续持续九年,直到越南国内因战争经济濒临崩溃,才开始寻求和谈。

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后,随着老山战役落幕,中越两国终于迎来较长时间的和平阶段。虽间或出现过反华情绪和摩擦,但整体外交关系趋向稳定,尤其是近几年,两国合作愈发紧密。

不少人在提到越南时,仍然难忘那段激烈的战争历史,对于对方抱有复杂情感。历史的确不容遗忘,但沉溺于仇恨无助于国家的发展。当前,中国正处于复兴的关键节点,面临来自美国及其他西方国家的多重遏制。在这一背景下,选择与越南保持互利合作,才更有利于自身的长远利益。

越南方面对此也已有清醒认识,与中国保持良好关系才是明智之举。自2004年首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以来,两国多年保持紧密经贸交流。这一平台有效推动了中越经济合作,促进双方贸易发展。自2008年中越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双边合作领域持续拓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作为毗邻而居的国家,中越的未来只有在和平、互信与协作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共同繁荣。以史为镜,着眼于更好的发展,始终是当前最为重要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