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展示

你的位置:辉达娱乐 > 产品展示 >

瑞·达利欧戳破真相:你不是在储蓄,你是在等着被通胀收割

点击次数:102 发布日期:2025-10-10 13:17

朋友,是不是有种感觉,每天累死累活,工资条看着也还行,但一瞅银行卡余额,就总觉得这世界指定有哪里不对劲。

你没感觉错。

因为我们所有人,从打工人到大老板,从街边小贩到跨国巨头,都在一张巨大的赌桌上。而这张赌桌上唯一的硬通货,不是钞票,不是资产,而是债务。

整个世界,都在玩一个“我欠你的,你欠他的,他又欠我的”的击鼓传花游戏。

区别只在于,有的人鼓声一停,手里是朵花;有的人鼓声一停,手里是个雷。

最近,那个成功预言了08年金融危机,把宏观经济玩得跟自家后花园一样的老头,瑞·达利欧,又出来说话了。他退休了,但嘴没退休,带着本新书,核心思想翻译过来就是一句话:大家出来混,迟早要还的,尤其是国家。

这老哥就差把“大的要来了”刻在脸上了。

他说,现在的世界秩序,就是被五股力量拧在一起的麻花,分别是:钱和债、国内斗争、国际关系、天灾人祸和科技创新。

而其中最要命的那根线,就是债务。

当一个国家欠的债多到还不起的时候,经济问题就来了。经济问题一来,老百姓吃不上饭,内部就得干仗,政治问题就来了。

说白了,国家印钱就跟你开信用卡一样,刷的时候有多爽,还款日就有多绝望。

尤其是美国,堪称全球首席“卡奴”。

联邦政府欠的债已经突破天际,平摊到每个美国人头上,差不多是人均一辆特斯拉Model S Plaid。问题是,大部分人连四个轮子都凑不齐。

这债怎么来的?

疫情期间,美国政府为了不让经济当场休克,直接往休克的人嘴里灌红牛——疯狂发钱。钱从哪来?当然是央行印的。这不叫刺激经济,这叫大水漫灌,后果就是通胀猛如虎,你手里的钱越来越像纸。

拜登上来一看,好家伙,还能这么玩儿?于是继续强刺激,整出了“全民基本收入”这种听着就热血沸腾的概念。

这操作就像一个胖子,为了减肥,决定每天多吃一顿,美其名曰“积蓄能量”。

达利欧把这问题比喻得特别狠,他说这就像人体内的“堵点”和“瘀点”,是经济的血栓。你不管它,它就给你来个心肌梗死。

现在美联储的处境极其尴尬。

想降息吧,钱更不值钱了,谁还买你的国债?国债卖不出去,政府就没钱花,等于自断双臂。

想加息吧,企业和个人的贷款成本飙升,经济直接给你表演一个原地去世。更要命的是,政府自己欠的债,利息也得跟着涨,等于自己捅自己一刀。

这就叫左右为难,进退失据。

达利欧给指了两条路,但听着都像是通往ICU的。

一条路叫债务重组。说白了就是耍赖。跟债主商量:哥们,你看我这情况,要不你那钱晚点还?或者少还点?利息给免了?这对债主来说,就是资产凭空缩水,等于明抢。

另一条路更直接,就是加大力度印钱,帮欠债的把钱还上。这操作是不是很熟悉?没错,就是把通胀的油门踩到底,让所有持有现金的人一起为债务买单。

所以你看,无论怎么选,受伤的总是老实人。

这就是为什么达利 ઉ 说的“和谐去杠杆”难于上青天。想把炸弹拆了,又不想让任何人听到响,这技术活儿,上帝来了都得摇摇头。

那我们这边呢?情况好点,但逻辑是一样的。

我们的债务主要是自己人欠自己人,肉烂在锅里,不像美国那是欠了全世界的。但问题同样存在,房地产的调整、地方债的压力,都是硬骨头。

达利欧也提到了我们这边特有的一个现象,叫“内卷”。

他定义的“内卷”,是为了刺激经济而进行的过量生产。这个词简直是为我们量身定做的。

什么叫内卷?

就是一个行业明明市场就那么大,但所有人都疯了一样往里冲,投人投钱投设备,最后发现蛋糕没变大,抢蛋糕的人把头都打破了。

这就像一个拥挤的电梯里,所有人都觉得只要自己狂按关门键,电梯就能快点上去。结果呢?电梯没快,按钮被按坏了,大家还搞得一肚子火。

汽车行业就是个典型。产能利用率都快跌破警戒线了,还在疯狂降价,你卖九万九,我就卖八万八。这种玩法不是在做生意,是在比谁的血厚,谁能熬死谁。这不叫商业竞争,这叫快种快收模式下的集体自残。

这种“瞎积薄发”的期待,最终只会导致一地鸡毛。

所以国家现在也在出手,强调要治理无序竞争,别再低价互殴了,有那劲儿不如提升下产品质量。

说白了,就是别在存量市场里杀得你死我活了,去搞点增量价值行不行?

这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是中国的储蓄率极高,老百姓手里有钱,但不敢花,也不知道往哪儿投。如果政策能引导好,把这些沉睡的钱盘活,让它们进入经济循环,那活力就来了。

你看,最近又是发消费券,又是搞以旧换新,又是给贷款贴息,央行还搞了什么服务消费再贷款。所有这些操作,翻译过来就一个意思:

求你们了,花点钱吧。

好了,宏观的讲完了,都是神仙打架。跟我们普通人有啥关系?

关系大了。

神仙打架,凡人遭殃。全球大放水,通胀是必然的。你存在银行里的钱,购买力正在被稀释。你以为你在储蓄,其实你是在亏损。

所以,达利欧对个人投资者的建议,堪称“乱世保命指南”。

他的核心思想就一个:别把鸡蛋放一个篮子里。

很多人投资,就是典型的赌徒心态。

市场涨了。赶紧冲进去。市场跌了。赶紧割肉跑。

什么叫韭菜?这就是活生生的定义。你以为是你在炒股,其实是市场在遛你。你那点钱,在巨大的市场波动面前,连个浪花都算不上,顶多算别人冲浪时溅起的一点水沫。

达利欧说,他自己每年投上亿美元,都没赌赢过市场。他取胜的法宝,就是多元化配置。

这就像一份体检报告,有的人P得跟写真一样,但肝上的阴影是藏不住的。全球经济这份体检报告,债务的阴影已经快遮住半个屏幕了。

在这种情况下,你还单押一个项目,比如全部身家投股票,或者全压在一套房子上,那不叫投资,那叫跟自己的命运玩儿俄罗斯轮盘。

经济衰退的时候,股市可能跌成狗,但债券通常会涨。配一点,能对冲。

那如果债券和股票一起完蛋呢?

这就是达利欧建议的核心了:在你的资产组合里,配置10%-15%的黄金。

为啥是黄金?

因为黄金是这个信用货币体系的“局外人”。你可以把它看作是美债和美元的对立面。

当国家不得不印更多的钱来偿还堆积如山的债务时,钱的价值就在贬值。而黄金这玩意儿,几千年来一直是硬通货,你印不了,也变不出来。它的价值,来自于对所有法定货币的不信任。

所以,持有黄金,本质上不是为了发财,是为了买一份保险。

一份当全球货币体系集体发疯时,你的财富不至于跟着一起灰飞烟灭的保险。

今年黄金价格为什么涨得这么猛?因为聪明人都看懂了这个逻辑。全球央行在买,地缘政治一紧张它就涨,大家一担心经济要衰退它也涨。它就是金融市场的“避险之王”。

所以,你看懂了吗?

咱们身处的这个时代,已经不是那个靠努力工作就能安稳退休的时代了。你必须懂得一点宏观逻辑,理解钱和债的游戏规则。

达利欧的建议,不是教你如何成为股神,而是在一个越来越不确定的世界里,如何保护好自己辛苦赚来的血汗钱。

总结一下就是三点:

第一,别把所有的钱都变成定期存款,那是等着被通胀收割。

第二,别单押任何一种资产,尤其是股票。你根本玩不过那些巨头。

第三,在你的资产配置里,像常备感冒药一样,放一点黄金。它可能不会让你暴富,但在系统性风险来临的时候,它能保命。

说到底,普通人的投资,目的不是要瞎积薄发,一飞冲天。那不现实。

我们的目标应该更务实:在时代的浪潮里,别让自己的小船说翻就翻。

毕竟,能活下来,就已经赢了大多数人了。

本新闻严格遵守新闻职业道德,倡导积极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争议,欢迎监督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