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展示

你的位置:辉达娱乐 > 产品展示 >

歼-35隐形出击!福建舰三机型弹射起飞开启远海防卫新纪元

点击次数:99 发布日期:2025-10-08 23:40

#长春航展#

飞行甲板上,三型舰载机依次升空,福建舰的电磁弹射器不仅将战机送上天空,更将中国海军推向了全球航母技术的最前沿。

9月22日,海军有关部门宣布,歼-15T、歼-35和空警-600三型舰载机已成功完成在福建舰上的首次弹射起飞和着舰训练。这一突破标志着福建舰具备了电磁弹射和回收能力,使中国成为继美国之后全球第二个掌握航母电磁弹射技术的国家。

自2024年5月首次海试以来,福建舰按计划有序开展各项海上试验,顺利推进各类装设备调试和整体运行稳定性测试。此次三型舰载机同时完成起降训练,表明福建舰已初步具备全甲板作业能力,为中国航母战斗群的体系化作战奠定了坚实基础。

01 电磁弹射技术突破:从滑跃到弹射的质的飞跃

福建舰与辽宁舰、山东舰最显著的区别在于甲板设计。辽宁舰和山东舰的滑跃甲板都是向上翘起的,这种设计虽然可以增大舰载机的起飞仰角,但对舰载机的重量限制较多。

而福建舰采用平直甲板设计,配备电磁弹射系统,让舰载机实现“满油满弹”起飞。

“满油”意味着作战半径更远、留空时间更长,“满弹”则意味着更强的打击威力。电磁弹射系统可以提供弹射推力,让舰载机摆脱重量的束缚。

电磁弹射系统的响应速度很快,从冷启动到准备就绪只需15分钟。这极大提升了舰载机的出动效率,航母可以在尽量短的时间内放飞尽可能多的舰载机,转入高强度作战的“全甲板放飞”模式。

福建舰配备的中压直流电磁弹射装置采用直线电机驱动技术,可在短短十秒内将飞机由静止状态加速至180节的速度。这一系统能够精确调节输出推力,灵活适应从仅重五吨的小型无人机到重量高达三十五吨的重型战斗机的各类飞行器。

02 三型舰载机协同作战:构建海上立体攻防体系

此次在福建舰上成功起降的三型舰载机各具特色,共同构建了一个完整的海上作战体系。

歼-35隐身战斗机作为新一代隐身舰载战斗机,凭借其优异的空中优势能力,成为未来海上制空作战的核心力量。其雷达反射截面积被控制在极低的0.001平方米水平,比美国F-35C型号还要低出整整一个数量级。

歼-35配备了先进的航空电子设备和传感器系统,能够通过数据链与其他飞机、舰艇和地面单位共享信息。

歼-15T重型战斗机作为多用途舰载战斗机,采用先进的电磁弹射起飞技术,使其在满载荷状态下能够高效完成起飞动作,大幅提升了作战半径至1500公里范围。该机型拥有高达10吨的最大武器挂载能力,可灵活配置多种精确制导武器。

空警-600固定翼预警机则作为航母的“千里眼”,相比于此前航母编队常用的直-18预警直升机,空警-600的雷达探测距离更远,留空时间更长。它不仅能更早发现目标,还可以充当“海上移动空中指挥所”,为整个编队提供广域态势感知,从根本上提升航母编队的协同作战效率。

03 作战半径覆盖第二岛链:西太平洋战略格局的重塑

军事专家张军社表示,结合舰载机和导弹的射程来算,福建舰航母作战群的作战半径可极大拓展,其作战半径可覆盖西太平洋第二岛链。

这一距离将使中国海军拥有远海综合攻防能力。

福建舰的服役意味着中国海军航母编队的活动范围将不再局限于近海。未来,中国航母编队不仅会在台海、南海执行近海任务,同样也可以出现在印度洋、地中海甚至更远的海域,为中国海外利益提供战略保障。

在南海方向,福建舰航母战斗群预计可在三天之内迅速建立起覆盖两千公里范围的空中与海上控制能力,足以将南沙群岛全部岛礁及周边海域纳入其有效管控范围。

若将视线转向台海方向,舰载的歼-35隐身战斗机编队能够在极短时间内飞抵台湾本岛上空,执行多种作战任务。

04 双航母与三航母编队:海军战略转型的里程碑

福建舰正式加入海军作战序列后,中国将拥有三艘航母,首次实现三航母配置。这意味着中国海军航母部署节奏将更加灵活,可持续保持海上存在。

当中国拥有三艘航母时,所有航母都进入修整、维护状态,中国1艘航母都无法部署的可能性将大幅度降低。在战术上,多艘航母联合作战的制空、制海范围更大,作战半径和防护深度都会提高。

福建舰上的空警-600可以指挥山东舰、辽宁舰上滑跃起飞的战斗机,进行联合作战,包含制空、制海乃至对陆打击,这对远海大洋攻防能力的提升是实实在在的。

双航母甚至三航母最大的作用,是对局势的威慑。这种威慑力的具体体现之一是,当福建舰通过台湾海峡时,岛内舆论的反应已经从当年对辽宁舰“有舰无机”的质疑,转变为讨论“重塑‘第一岛链’乃至‘第二岛链’的战略平衡”。

05 从追赶到并跑:中国航母技术的跨越式发展

在短短二十七年的时间里,中国完成了美国耗费八十年才实现的航母发展进程,这一速度令世界瞩目。从1998年购入瓦良格号开始,中国迈出了航母自主研发的重要一步。

到2012年辽宁舰正式加入海军序列,中国实现了航母从无到有的历史性跨越。

福建舰的突破性进展来源于多项尖端技术的自主创新。以马伟明院士为首的科研团队研发的中压直流综合电力系统,成为福建舰动力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该系统的应用使福建舰的电力利用效率大幅超越美国的福特号航母,效率提升幅度达到百分之二十。

歼-35战斗机采用先进的增材制造技术,实现了整体式机身结构的精密成型,有效削减了机体自重达15%以上。福建舰运用模块化分段建造方法,各个船体模块的对接精度控制在0.1毫米以内,较美国福特级航母的建造精度提高了一个数量级。

随着福建舰正式加入作战序列,中国海军首次实现了三航母配置。未来在南海、东海直至西太平洋等战略要地,这三支航母战斗群将共同构筑起维护国家海洋利益与领土完整的海上长城。

福建舰的电磁弹射系统、三型舰载机的协同作战以及远超从前的舰载机出动效率,这些技术突破汇聚在一起,正悄然改变西太平洋的海上力量平衡。

辽宁舰服役时外界曾质疑中国航母的实际作战能力,而今天,福建舰的进展已经让国际观察家们开始讨论西太平洋战略格局的重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