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展示

你的位置:辉达娱乐 > 产品展示 >

1976年,江青设宴款待宾客,期间询问:由东北调派的军队,目前抵达何处?

点击次数:141 发布日期:2025-10-07 09:50

1976年10月4日,一篇至关重要的文章《永远遵循毛主席既定方针》以“梁效”之名,荣登《光明日报》的头版头条。

前日,江青等数位宾客在钓鱼台举办了一场晚宴,特别邀请了我一同用餐。餐桌上,江青向毛远新询问:“从东北派遣的部队,目前抵达了哪个地方?”

叶剑英:装甲师回原地

这支部队,源自东北,隶属于沈阳军区,乃装甲师之一员。部队启程未久,其动向已传入军委副主席叶剑英元帅的耳中。

得知部队即将撤离驻地的消息后,叶剑英元帅立刻依照部队调动规定,向沈阳军区下达了紧急指令,要求该装甲师部队即刻返回原驻防地。

部队之所以撤离原先的驻防区域,实乃受命于沈阳军区副司令员孙玉国的军事部署。追溯至10月2日,孙玉国司令员接到沈阳军区政委毛远新的紧急命令,责令他从沈阳军区所辖范围内抽调一支装甲师,承担进京执行任务的重任。

接到命令,孙玉国并未向沈阳军区司令员李德生进行报告,便迅速付诸行动。此举使得部队得以顺利撤离驻地进行转移。

10月6日,"四人帮"被彻底剿灭。自此,孙玉国先是经历了停职审查,不久后,沈阳军区副司令员的职务亦被剥夺。

孙玉国究竟是何方神圣?为何在历史的关键时刻,未经沈阳军区司令员李德生的批准,他竟敢擅自调动部队,结果导致了怎样的严重后果?

1941年,孙玉国在辽宁沈阳的一户贫寒人家降生。在他五岁那年,父亲不告而别,留下母亲独自肩负起抚养四个孩子的重任,生活艰辛备至。

1948年11月,东北全境宣告解放,重返人民怀抱。

随着东北的解放,孙玉国一家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不久之后,孙玉国步入了校园,踏上了求学的征程,并顺利完成了初中学业。

1958年盛夏七月,孙玉国圆满完成了初中学业的学业。怀揣着对国家号召的积极响应,他毅然投身沈阳冶金机械厂,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工人。

那段激情澎湃的时光,加入解放军的行列成为了无数青年心中的向往,孙玉国亦然。

1961年9月,孙玉国毅然递交了参军申请书,顺利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行列。在那个庄严的时刻,他满怀激动,心中默默许下誓言:必将竭尽全力,誓死捍卫祖国的尊严。

投身军旅,孙玉国加入了辽宁省公安总队第一支队,成为一名平凡的战士。不久之后,他又被分配至沈阳军区某部的炮兵连,继续肩负起战士的使命。

1963年年初,孙玉国被任命至黑龙江省的虎饶边防站,担负起捍卫祖国边疆的重任。同年岁末,他荣幸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凭借工作的积极与卓越,孙玉国迅速获得了晋升的机遇,先后担任了连队文书与司务长的职位。

1964年,赫鲁晓夫正处在苏联政权执掌的尾声阶段。为了实现其个人的政治野心,他不断对中国施加压力,在两国边境集结了大量军队,使得中苏边境的局势变得极为紧张。

十月间,赫鲁晓夫被迫卸去党内外的所有职务,但这一举动并未平息日益紧张的政治气氛。勃列日涅夫接替他的位置后,继续加紧推进军事部署的强化。

当时,在珍宝岛一带,苏军的军事装备无论是质量还是数量,抑或是战斗人员的规模,都对我国的边防部队形成了压倒性的优势。苏联对珍宝岛怀有长久觊觎,频繁制造流血冲突,导致边界地区的局势持续处于紧张状态。

鉴于苏军对中国领土抱有觊觎之念,毛主席、周恩来总理以及中央军委经过深思熟虑,共同商议决定,在珍宝岛地区采取军事自卫措施。

自1965年6月之后,孙玉国相继加入黑龙江省饶河边防站及黑龙江省公司亮子边防站,起初担任管理员和副政治指导员的职务,随后升任饶河边防站与虎饶边防站的站长,从而跻身于正连职干部的行列。

【周恩来:你是英雄,勇敢点】

1968年10月,孙玉国在圆满完成婚礼之后,奉命重返虎饶边防站。不久,他又接到新的命令,前往当时正处于中苏对峙前沿的珍宝岛,肩负起守护边疆的重任。

在珍宝岛哨所之内,孙玉国依照总参谋部及沈阳军区针对苏军挑衅所制定的应对策略,对边防巡逻任务进行了周密的部署。他精心制订了数套行动方案,旨在高效应对苏军可能发动的侵扰挑衅,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作出反应,捍卫国家的主权,并保障战友们的生命安全。

1969年3月1日,依照既定的巡逻部署,孙玉国率领边防站的巡逻小队,前往珍宝岛执行巡逻任务。

孙玉国及其战友刚抵达珍宝岛,两辆苏联军车便突然驶至,将他们拦阻。一名名叫伊万的苏军上尉随即下车,对孙玉国和巡逻小队发出尖锐的斥责。

紧接着,伊万率领三十余位苏联士兵将孙玉国及其巡逻队团团围困。在这紧张的对峙中,孙玉国洞悉了苏军的挑衅图谋,他与其战友们严守上级的命令,竭力控制住自己的情绪。面对伊万那副傲慢无礼的态度,孙玉国正气凛然地宣告:“这是中国的领土,立即退下!”

面对眼前这一幕,孙玉国恪守上级的指令,未发起任何反击。随后,他与战士们齐心协力,将受伤的战友搀扶着撤离现场。然而,这一事件并未随之平息,反而演变成了一场更大规模的血腥冲突的序曲。

3月2日,苏军边防部队再次越过珍宝岛边界,对中国边防巡逻队发动进攻,致使孙玉国指挥下的6名战士不幸阵亡或受伤,中苏两国边境的紧张局势随即急剧升级。

此刻,苏军率先扣动扳机,目睹战友身中弹雨倒地的孙玉国,立刻扬起手枪,毅然下达了射击的命令。瞬息间,珍宝岛上枪声此起彼伏。短短五分钟内,我方边防战士便将眼前的敌人悉数歼灭。

3月15日的夜晚,六十多名苏联武装士兵悄然潜入珍宝岛,意图对我方边防部队发动突袭。遵照上级的命令,孙玉国同志率领一班战士迅速进驻了珍宝岛。

当日的战场上,孙玉国率领的边防部队,与装备坦克、装甲车、直升机和重型火炮的苏军展开了长达九个多小时的激烈交战。在此次战斗中,我军部队成功抵挡了苏军发起的六轮猛烈炮击和三次勇猛冲锋,充分展现了我国军队的强大军威和国威,与盟友并肩作战,成功捍卫了珍宝岛的主权。

珍宝岛战役终以胜利告捷,周恩来总理随即向毛主席详细禀报了战况。毛主席听闻汇报后,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高度赞扬了孙玉国同志杰出的能力。

在战争胜利之际,毛主席对国际与国内局势进行了冷静而深入的剖析,随即作出停止战斗的决定,明确表示“后续无需再战”。紧接着,在中央领导人的重要会议上,毛主席再度阐述了自己的见解:

面对此次边界局势,我保持积极看法。在冲突发生的次日,对方高层对此尚不知情,政治局亦未对这一议题进行讨论。正如我方一样,大多数民众甚至对珍宝岛的具体位置感到模糊不清。在中共九大的政治报告中,对于这次边界冲突,我们无需过分夸大其严重性。

对于毛主席的分析,与会同仁一致表示赞同,并形成了共同的见解。随后,按照中央的指示,沈阳军区要求边防部队必须保持冷静和克制,严禁采取任何进一步的行动。

珍宝岛上空云散日晴,那些在激战中英勇捐躯的烈士以及建树的英雄们,成为了民众心中深切缅怀与敬仰的楷模。孙玉国,正是凭借在珍宝岛战役中的勇猛表现,他的名字与事迹传遍了大街小巷,成为了家喻户晓的英雄。

4月1日,北京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隆重召开。

在会议筹备阶段,对于代表选拔的过程,毛主席提出了宝贵意见:建议“九大”的代表阵容应广泛涵盖各个战争时期,并特别纳入了在中印边界反击战与珍宝岛自卫反击战中崭露头角的人物。遵循这一指示,战斗英雄孙玉国荣幸地当选为“九大”代表。

在会议现场,解放军代表孙玉国登上讲台,开始讲述战斗的辉煌成果。毛主席起身离座,带头为孙玉国的英勇事迹鼓掌,并与之热情握手。这一刻,台下掌声雷动,众人纷纷用赞许的目光投向孙玉国。

在众人赞许的目光汇聚之中,孙玉内心波涛汹涌,其言行举止间流露出几分拘谨。

在会议短暂的休息时刻,周恩来总理步至孙玉国身旁,他语重心长地提醒:“当毛主席起身为你鼓掌时,你须上前行礼、握手。身为一名杰出的战斗英雄,你要展现出你的勇气!”

在会议进行之际,孙玉国的讲话再次引发了毛主席的掌声。随着毛主席的掌声落下,会场的掌声也此起彼伏,气氛顿时变得热烈起来。

此刻,孙玉国心潮澎湃,回想起周恩来总理的教诲,他毅然决然地迈开坚定的步伐,朝着主席台正中就座的毛主席走去。在行进的过程中,他激情澎湃地高呼:“毛主席,万岁!”

孙玉国走到毛主席的面前,庄重地行了一个军礼。毛主席随即伸出双臂,与孙玉国紧紧相握,持续时间之久,仿佛凝固了空气。会场上,雷鸣般的掌声再次响起,回荡在每个角落。

发言既毕,孙玉国按照惯例从左侧缓步走下讲台,沿途与每一位偶遇的同事逐一握手致意,随后安然归座。

4月14日,在九大会议的庄严场合,毛主席对孙玉国同志指挥的珍宝岛之战给予了高度赞誉。

孙玉国肩负此次战斗的指挥重任。尽管他实战经验尚浅,却毅然投身战场。在整个战斗过程中,我们没有动用飞机,也未部署坦克与装甲车,更无指挥车作为支援。在长达9小时的激战中,我们面对敌人三次猛烈的冲锋,均成功将其击退。我们并非排斥飞机、坦克、装甲车等装备,关键在于战士们的英勇无畏。此次珍宝岛之战,成功破除了某些陈旧的迷信观念。

在9月20日这一天,中央军委正式下达命令,将“战斗英雄”这一崇高荣誉授予了孙玉国等英勇人士。自此,孙玉国光荣地被任命为边防团的副团长。承载着这份荣誉,孙玉国受到了各界的邀请,赴各地参加活动并发表演讲,分享他英勇的事迹。

1973年12月,孙玉国同志被组织任命为黑龙江省军区副司令员。

孙玉国深情地表示:“百年之后,我愿与我的战友们同在。”

1974年二月,孙玉国被组织委以重任,晋升为沈阳军区副司令员,从而跻身大军区领导行列。彼时,他仅有33岁之龄。

三月,孙玉国肩负调令,赴京参与由中共中央举办的第三期读书研修活动。该班别有雅称——“虎班”,坐落于北京西郊,紧邻颐和园的中共中央党校之中。这段学习的历程,无疑成为了孙玉国人生道路上的一次关键转折。

在今日的读书班召集人会议上,王洪文同志发表言辞,他强调道:“各位同仁,首先我想提前告知大家,为了便于今后工作的安排与调派,现对各位的情况有所了解。一旦需要你们前来协助,务必准时到岗,切莫推辞!”

在本次会议的议程中,王洪文提出了孙玉国接任副总长一职的构想。随后,按照读书班的既定计划,并经王洪文首肯,孙玉国得以参与总参谋部有关批林批孔的运动,从而逐步熟悉了总参谋部的运作情况。

1976年二月,孙玉国等应江青之邀赴往钓鱼台。抵达江青的住所,孙玉国得到了许多关照。当时,江青对孙玉国的关怀无微不至,态度尤为热情。孙玉国对此感到出乎意料,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表的情感。

9月9日,毛泽东主席与世长辞,举国上下沉浸在无尽的哀恸之中。然而,在此悲恸之际,江青及其同伙却加紧步伐,企图谋取党和国家最高领导权的篡夺。

9月12日,在人民大会堂福建厅的一次会面中,叶剑英元帅对汪东兴说道:“我此行目的,一为探望,二为请教你对时局的观点。自9月9日以来,你日夜辛勤,未曾得暇稍作休息,身体务必小心,切勿因劳累而垮下。众多事务等待我们去一一应对。”

汪东兴汇报道:“目前事务繁多,民众瞻仰毛主席遗容的活动仍在有序进行。全国各地纷纷寄来信件,请求赴京参与吊唁和治丧的民众络绎不绝,秘书处正在全力以赴处理并给予回复。追悼大会的筹备工作正加紧进行;遗体保护方案的相关专家团队正在积极研讨。尽管赴越南考察的专家组尚未返国,但我们预计能够克服遗体保护方面的难题,恳请叶帅放心。”

随后,叶剑英神情凝重开口:“毛主席离世,是巨大不幸,举国悲恸。然而,有人却罔顾大局,肆意搅扰。江青在商讨毛主席丧事安排的会议上,公然叫嚣要开除邓小平同志党籍。姚文元在一旁附和,其行径无需多言。更荒谬的是,政治局内竟有人毫无事实依据,妄称主席脸色发紫,质疑是医生谋害,致使医生们人心惶惶。幸而王洪文、张春桥当时均在值班,否则,真相怕又要被肆意歪曲。”

汪东兴在听闻叶剑英的言辞后,神色坚定地说:“在毛主席离世的那一时刻,华国锋与张春桥正担负着职责。我们数月如一日地守护在主席身边,亲眼见证了医生和护士们尽职尽责,全力以赴投入到治疗和抢救工作中,怎能凭空怀疑他们呢?”

随后,叶剑英元帅与汪东兴就江青等人目前的状况进行了简短的交流。在对话中,叶剑英元帅语气坚定地说道:“尽管我已步入暮年,但我的斗志依旧旺盛。从目前的形势来看,我们与他们之间的这场较量,似乎已是不可避免。”

叶剑英话语刚落,汪东兴不禁轻叹一声,语气中透露出几分无奈:“经过多年的观察,我已洞悉他们的真面目。他们分裂党的企图,绝不会轻易止步。只要我们这些人未曾倒下,未曾丧命,就必将成为他们前行的阻碍。”

9月14日晚间时分,中共中央办公厅副主任李鑫抵达人民大会堂福建厅,探望在此守护毛主席遗体的汪东兴,同时将江青等人近期活动情况,向汪东兴作了秘密汇报。

9月9日凌晨2时,中央政治局紧急召开会议,议题涉及治丧工作。会上,江青情绪激动,大声喧哗,甚至提出开除邓小平同志党籍的极端要求。次日,即9月10日,王洪文未经上级批准,擅自于紫光阁设立中央办公厅值班室。与此同时,姚文元等个别同志还煽动部分同志向江青同志表达忠诚,并向其呈递劝进信件。

李鑫曾透露:“在任职钓鱼台期间,我有幸担任康生的秘书,对那里的运作略有所知。那些人常在钓鱼台聚首,每逢政治局会议前夕,他们总会举行秘密会议,商讨对策。如今,主席已不幸离世,他们必定会趁机生乱,企图篡权。我们必须果断行动,将这些人心怀叵测的企图扼杀在摇篮之中,避免局势失控。”

李鑫发言完毕,汪东兴紧接着回答道:“关于对他们的认知与剖析,我们的诸多观点竟然出奇地一致。你所描述的情景以及提出的建议,至关重要。你找个合适的机会去华国锋同志那里,将我们二人的见解和建议转达给他。目前,主席的遗体还在,我无法离开人民大会堂,以便让他了解这些人的情况。至于对这些人的处理方式,应由他来做出最终决定。”

9月14日深夜,李鑫拜访了位于东交民巷的华国锋住所,对其进行了详尽的汇报,关于江青等人的最新动态,并代表汪东兴转达了相关意见。当晚,李鑫回到人民大会堂的福建厅,向汪东兴报告了华国锋的态度与立场。

10月2日,沈阳军区政委毛远新接到了王洪文、江青等人的指示,随即传达给沈阳军区副司令员孙玉国,要求他即刻从沈阳军区中抽调一个装甲师,前往北京执行任务。

命令一经发出,孙玉国并未向沈阳军区司令员李德生请示,便毅然决然地启动了装甲师。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军委副主席叶剑英元帅在得知消息后,即刻下令装甲师撤回至原驻地。

10月3日,装甲部队未能按时到达北京,江青举办了一场宴会,邀请了王洪文、毛远新和李鑫等嘉宾。宴会上,她向毛远新提问:“从东北调动的那支部队,现在进展到了哪个阶段?”

10月6日,在华国锋的领导下,得益于叶剑英的协助,汪东兴、张耀祠、武健华等人员成功拘押了“四人帮”的核心成员。

1977年7月,孙玉国经中共中央与中央军委的批准,遭遇停职审查的命运。紧接着,在10月5日,中共中央再次作出决定,正式免去了他沈阳军区副司令员的职务。

不久后,沈阳军区司令员李德生下达了命令:“依照批复内容执行任务,并务必对相关人员开展思想上的引导与疏通。”

1983年三月,孙玉国接到了转业的命令,依照正团级军官的待遇,他将赴沈阳郊区的7446厂担任第二厂长的职务。在收到这一消息后,他含着泪水与军队依依惜别。

最初,孙玉国心中料定自己将转业至连队,哪怕只是成为一名平凡的战士,他在心理上早已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但出乎意料的是,他最终被安排去了工厂——那竟是一家兵工厂。

步入工厂,孙玉国并未被困境击垮,而是以坚韧不拔的意志投身于辛勤的工作中,不懈努力,尽职尽责,关怀员工,从而赢得了全厂干部员工的一致尊敬。在履行本职工作的同时,他更是在业余时间深入钻研现代管理知识,不断提升自我。

1985年7月,孙玉国脱颖而出,顺利通过了全国厂长统一考试。

1988年伊始,孙玉国被任命为3301厂副厂长,专责军械维修事务。此后,他逐步晋升,先后担任沈阳金城电子大厦的副总经理、沈阳军区后勤部经贸局进出口部的总经理、经贸局总经理助理以及副局长等要职。

随后,孙玉国步入了退休生涯。得益于沈阳军区领导的特别批准,这位昔日的“战斗英雄”——孙玉国的档案和人事关系得以保留在沈阳军区,并按照副师级的转业标准完成了退休手续。

“恳请在此地为我国留下一个安息之所。待我走完百年人生,愿与昔日的战友同眠于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