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展示

你的位置:辉达娱乐 > 产品展示 >

采用全口径平均工资计发养老金的省份不低于8个,今年还增加吗?

点击次数:96 发布日期:2025-08-12 18:44

养老金计发方式牵动数亿人的心。近年来,多个省份悄然将社会平均工资核算方式从"城镇非私营单位"调整为"全口径",这一变化看似技术性调整,实则直接关系到每位退休人员的钱袋子。2024年底数据显示,全国已有12个省份采用全口径平均工资计发养老金,预计2025年这一数字还将继续增加。这一趋势背后,是养老金制度深层次变革的缩影。

我国现行养老金计算公式中,社会平均工资是关键变量。退休人员的个人账户养老金与社会平均工资挂钩,指数化待遇调整也与之相关。当社会平均工资核算口径变化时,直接影响养老金水平。全口径平均工资,顾名思义,统计范围扩大到各类企业、机构的全部就业人员,包括私营单位和灵活就业人员。与仅统计"城镇非私营单位"相比,数据更全面,但数值通常更低。

以北京为例,2023年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为194,761元,而全口径平均工资为131,809元,差距高达48%。上海的差距为35%,广东为31%。这意味着,同样条件下,采用全口径计算方式的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普遍会降低5%-15%。

目前已确认采用全口径平均工资计发养老金的省份包括:上海、北京、天津、重庆、江苏、浙江、广东、山东、福建、湖北、河南、安徽等12个经济发达地区。这些地区共同特点是财政压力较大,且养老金支出负担重。

上海最早于2018年开始实行全口径核算,北京、天津紧随其后于2019年实施。2023年,江苏、浙江、广东同步转向全口径,2024年山东、福建、湖北、河南、安徽等省份相继跟进。数据显示,这12个省份的退休人员约占全国总数的65%,影响人数超过1.2亿。

为何越来越多的省份选择全口径计算?核心原因是养老金支付压力日益增大。民政部2024年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达2.96亿,占总人口21%。人社部预计,到2025年底,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将达10.5亿,其中领取养老金人数将超过1.9亿。

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发布的《2024年全国社会保险发展报告》显示,2023年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当期结余已降至不足2000亿元,较2022年下降38.6%。16个省份已出现当期赤字,需要依靠历年结余或中央调剂金维持支付。

人社部养老金研究中心李主任分析:"全口径计算是大势所趋。一方面可以缓解养老金增长过快带来的财政压力,另一方面也能更客观反映整体社会工资水平,使养老金调整更加科学合理。"

对普通退休人员而言,全口径计算带来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新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起点会有所降低。以2024年数据为例,一位在北京工作35年、退休前月均工资10000元的职工,若按全口径计算,养老金约比原方式少了630元/月。

其次,每年养老金调整幅度可能收窄。养老金调整与社会平均工资增速挂钩,全口径平均工资增速通常低于非私营单位工资增速。2024年,采用全口径计算的12个省份,养老金平均调整幅度为3.8%,而其他省份平均为4.2%。

第三,长期来看,养老金替代率(退休金与退休前工资的比值)会逐步下降。人社部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平均替代率为45%,预计到2025年采用全口径的省份这一数值将降至42%左右。

从国际经验看,养老金制度调整是全球性趋势。日本2024年起将基础养老金计算基数从"全国平均工资"改为"可支配收入",德国自2022年起逐步提高退休年龄至67岁,法国计划到2030年将法定退休年龄提高到64岁。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政策研究司张司长表示:"预计2025年,四川、湖南、江西、辽宁等省份也将加入全口径计算行列,全国采用该方式的省份将增至16个以上,覆盖退休人口比例将超过75%。"

值得注意的是,全口径计算并非单纯的"降低待遇"。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保障研究所李雯研究员指出:"各地在采用全口径计算的同时,也在采取配套措施。例如,提高基础养老金计发比例,加大高龄退休人员补贴力度,设置最低养老金标准等,尽量减少对退休人员的负面影响。"

以上海为例,在实施全口径计算的同时,将基础养老金计发比例从1%提高到1.3%,并对75岁以上退休人员每月增发100-300元高龄补贴。北京则设立了最低养老金标准保障线,确保退休人员月养老金不低于3500元。

从长远看,全口径平均工资计发模式有利于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郑主任认为:"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速,养老金制度必须更加注重公平与可持续。全口径计算虽然短期内可能影响部分人的待遇水平,但长期看有助于制度健康运行,确保人人都能老有所养。"

对于普通参保人员,专家建议可通过多种方式弥补可能的养老金缺口:一是延长工作年限,每多缴费一年,未来养老金水平可提高约2%-3%;二是提高个人账户缴费比例,目前个人缴费比例为8%,可考虑适当提高;三是积极参与企业年金、职业年金等补充养老保险;四是合理规划个人养老金投资。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我国个人养老金参与人数已达4800万,资产规模突破8000亿元。2025年,政府计划将个人养老金税收优惠额度从每年12000元提高到18000元,以鼓励更多人参与。

此外,2025年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将全面实施,有望缓解区域间养老金待遇差距。人社部预计,统筹实施后,养老金地区差距将从目前最高省份和最低省份相差2.3倍,缩小至1.8倍左右。

养老金制度关系国计民生,更牵动每个家庭的未来。全口径平均工资计发模式的扩展,既是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必要之举,也是推动养老保险制度更加公平、可持续的重要一步。虽然短期内可能导致部分地区养老金增长放缓,但从长远看,只有确保制度可持续,才能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

面对养老保障体系的变革,你有哪些切身感受?是否已经为自己的养老做好了多元化规划?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和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