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最后一名街头卖报人获国家勋章!2025年传统行业消亡图鉴:你的职业在名单上吗?
声明:本文所有章节或内容仅代表笔者个人观点,请理性阅读。图片非真实画像,仅用于叙事呈现,请知悉。
当巴黎的晨雾还未完全散去,塞纳河畔的鹅卵石街道上,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已支起他的木质报摊。
72岁的阿里·阿克巴尔用略带巴基斯坦口音的法语吆喝着:“《世界报》要伐?《费加罗报》最新头条!”他的声音沙哑却充满热情,仿佛要将报纸的墨香揉进晨风里。
这位被马克龙总统亲自授予国家功绩勋章的卖报人,不仅是法国最后一位街头报贩,更是一个时代的“活化石”,他亲历了报纸从“信息霸主”到“时代眼泪”的50年沉浮,也见证了传统行业在数字浪潮中的集体溃败。
为什么一位卖报人能获得国家级荣誉?他的勋章背后,藏着怎样的行业危机?当阿克巴尔接过勋章时,我们是否也在见证自己职业的“最后时刻”?
一、勋章背后的行业挽歌:卖报人的50年沉浮
1973年的巴黎,塞纳河左岸是波西米亚艺术家的天堂。阿克巴尔初到巴黎时,这里聚集着作家、画家、诗人和音乐家,空气中弥漫着咖啡的香气与思想的火花。他的报摊位于圣日耳曼德佩区,每天清晨,35到40名卖报人会齐聚此处,等待《费加罗报》《解放报》的卡车卸下最新报纸。报纸上市1小时内,80份《世界报》便会售罄,读者们会围着他争论头条新闻,甚至为某个观点争得面红耳赤。
“那时候,报纸是巴黎的‘血液’。”阿克巴尔回忆道,眼中闪烁着光芒,“人们会为了看一篇社论而排队,会为了一个专栏作家而买整份报纸。”他的报摊不仅是信息枢纽,更是左岸的文化符号,萨特曾在这里买过《现代》杂志,加缪曾为《战斗报》的报道与他讨论,就连年轻的马克龙,也曾在学生时代蹲在他的报摊前,一边翻看《回声报》的财经版,一边与他聊巴黎的政治风向。
然而,互联网的浪潮彻底改变了这一切。2005年,当智能手机开始普及,阿克巴尔的报摊收入首次出现断崖式下跌。“以前,年轻人会围着我问‘今天有什么大新闻’,现在他们只低头刷手机,连看都不看我一眼。”他无奈地摇头。如今,他每天8小时只能卖出20份《世界报》,剩下的报纸只能烂在手里,因为“年轻人都在刷TikTok和Instagram,谁还看纸质报?”
更令他痛心的是左岸的变迁。“以前这儿到处是作家、出版商,现在不过是个旅游景点。”他指着身后挤满游客的咖啡馆说,“那些店员连萨特是谁都不知道,却会向游客推销‘左岸咖啡’的纪念杯。”他的报摊,曾是左岸的灵魂,如今却成了游客合影的背景板。有人拍完照会买一份报纸当道具,但转身就会扔进垃圾桶。
“我有卖报纸的特别方法。”阿克巴尔笑着说,“我开玩笑逗乐人,我表现得积极主动,创造一种氛围……我努力走进人们内心,而不是盯着他们的钱包。”附近街区的居民习惯了每天看到他,一名上世纪60年代迁居此地的女子说:“他像个兄长,我好像是和他一起长大的。”但这份情怀,终究敌不过数字洪流。
二、2025年消失行业清单:你的饭碗还在吗?
阿克巴尔的勋章,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全球传统行业的衰亡轨迹。结合《预测2025-2035年消失行业报告》与法国案例,以下行业正在经历“最后的狂欢”。
1. 纸质媒体:从“信息霸主”到“慈善案例”
消亡原因:智能手机和社交媒体彻底改写了信息获取方式。阿克巴尔的报摊收入腰斩,正是全球报纸发行量暴跌的缩影。据统计,2025年全球报纸广告收入较2010年下降了78%,纸质版读者数量不足巅峰时期的1/5。
法国案例:巴黎街头最后一位卖报人即将退休,而法国《费加罗报》《解放报》等传统媒体早已转型线上,纸质版仅存象征意义。2024年,《费加罗报》宣布将每周出版频率从7天减至3天,编辑部裁员40%;《解放报》则完全放弃纸质版,专注数字订阅。阿克巴尔的报摊,成了巴黎最后的“纸质媒体纪念碑”。
中国案例:上海外滩最后一家经营了三十年的"晨光报亭"即将歇业,摊主老周抚摸着褪色的《解放日报》招牌感叹:"二十年前这里排队买报的队伍能绕三圈,现在年轻人连硬币都不会用了。"与之呼应的是,《新民晚报》《文汇报》等沪上名报纷纷缩减纸质版规模,2024年《新民晚报》宣布将日发行量从180万份削减至60万份,编辑团队精简60%;《文汇报》则推出"周末特供版",工作日仅保留电子版。老周的报亭,成了上海滩最后的"铅字记忆博物馆",玻璃柜里陈列的泛黄报纸,见证着从"全民读报"到"全民刷屏"的时代裂变。
"以前,报纸是权威,是辩论的起点。"巴黎政治学院媒体研究教授让·皮埃尔说,"现在,信息碎片化让深度报道消失,算法推荐让读者陷入‘信息茧房’。报纸的死亡,是公共讨论空间的崩塌。"
这种崩塌在中国同样显现:某头部新闻APP的用户调研显示,78%的读者日均阅读时长不足3分钟,长篇报道的完读率从2018年的42%暴跌至2025年的9%。当新闻变成"快消品",当思考被15秒短视频替代,那个需要静心阅读、理性讨论的公共空间,正在智能手机的蓝光中渐行渐远。
2. 传统零售:电商冲击下的“僵尸行业”
消亡原因:亚马逊、阿里巴巴等电商巨头用“价格+便利”双杀实体店。法国老佛爷百货虽努力转型,增加体验式购物和线上融合服务,但全球范围内,传统零售店正以每年10%的速度消失。2025年,法国实体零售店数量较2015年减少了58%,幸存者多靠咖啡+文创续命。
法国案例:巴黎市中心的独立书店从2010年的2000家锐减至如今的800家。位于玛黑区的“莎士比亚书店”曾是海明威、菲茨杰拉德等文豪的聚集地,如今却不得不腾出一半空间卖咖啡和文创产品。“我们靠卖书连房租都付不起。”店长艾米丽无奈地说,“游客来这儿是为了拍照发Instagram,不是为了买书。”
更残酷的是,电商的“即时达”服务彻底击垮了实体店的优势。“以前,人们会为了买一本书而走半小时路。”艾米丽摇头,“现在,他们动动手指,30分钟就能收到货。实体书店的存在,越来越像一种‘文化慈善’。”
中国案例:北京五道口的“万圣书园”曾是高校学子与知识分子的精神圣地,鼎盛时期书架从地面延伸至天花板,哲学、社科类书籍堆积如山。
而今,这家经营三十年的老店被迫将临街店面改造成咖啡馆,书架缩减至原有三分之一,畅销书区被网红文具和盲盒取代。店长摇头叹息:“现在日均客流量是过去的五倍,但真正买书的人不足十分之一,年轻人更愿意为一杯48元的‘学术特调’付费,而不是带走一本48元的黑格尔著作。”
3. 传统银行:数字货币掀起的“金融革命”
消亡原因:区块链技术让转账秒到账,比特币等数字货币冲击法定货币体系。法国兴业银行已裁员15%,并宣布2030年前关闭30%的线下网点。2025年,全球银行线下网点数量较2015年减少了42%,ATM机数量下降了55%。
法国案例:巴黎街头最后几台ATM机被拆除时,老人们排队取现的场景,像极了阿克巴尔追着顾客卖报的模样。“我70岁了,不会用手机转账。”一位老人攥着存折说,“银行说‘为了安全’,让我用指纹识别,可我的指纹早就磨平了。”
中国案例:上海弄堂口的邮政储蓄网点关停时,王奶奶攥着存折在柜台前急得直抹眼泪:“我眼睛花得看不清手机屏幕,子女都在国外,这折子里的养老钱可咋取啊?”工作人员指着智能柜员机解释“刷脸就能办”,老人却慌乱地捂住脸:“我这皱纹都能夹住硬币,机器哪认得出哟!”
更讽刺的是,数字货币的兴起让银行失去了“中间商”的角色。“以前,银行靠存贷差赚钱,现在区块链让点对点交易成为可能。”巴黎经济学院教授马克说,“未来,银行可能变成‘数字钱包服务商’,而线下网点,只会存在于博物馆里。”
4. 传统教育:AI教师正在“抢饭碗”
消亡原因:ChatGPT等AI工具能瞬间生成教案,虚拟现实技术让“元宇宙课堂”成为现实。法国教育部已试点用AI批改作文,教师群体恐慌情绪蔓延。2025年,法国中小学教师岗位数量较2015年减少了18%,而AI教育工具的市场规模却增长了300%。
法国案例:索邦大学部分课程已实现“全AI授课”,教授们被迫转型为“课堂主持人”。“AI能根据学生的学习数据调整教学节奏,比人类教师更高效。”索邦大学教育技术主任路易说,“但学生们说,他们更想念‘真人老师’的幽默和鼓励。”
然而,效率的追求让AI逐渐占据主导。巴黎一所高中的语文老师玛丽抱怨:“学校要求我们用AI生成教案,用VR设备上课,可学生们说,他们更想听我讲《悲惨世界》的背景故事。”但她的声音被淹没在“教育数字化”的浪潮中。
5. 房地产中介:大数据让“中间商”无处遁形
消亡原因:区块链技术实现房产交易透明化,VR看房+AI估价系统让中介失去信息差优势。法国最大房产中介Lafitte已裁员40%,转型做“数据服务商”。2025年,法国房地产中介岗位数量较2015年减少了35%,而线上房产交易平台的市场份额却从12%跃升至48%。
法国案例:巴黎玛黑区的独立中介门店,如今多改造成网红咖啡馆。“以前,中介靠‘信息不对称’赚钱,现在客户用手机就能查到所有房源和价格。”中介皮埃尔苦笑着说,“我们只能靠‘情感服务’生存,比如帮客户选装修风格,或者陪他们看房时讲点巴黎的八卦。”
但这种“情感服务”也面临挑战。一家线上房产平台推出“AI中介”服务,能根据客户的偏好生成看房路线,甚至用虚拟形象陪客户聊天。“人类中介的‘温度’,可能也保不住了。”皮埃尔叹息。
三、行业消亡的底层逻辑:技术革命还是人性之殇?
阿克巴尔的勋章,本质是对“即将消失的工匠精神”的集体缅怀。但更深层的原因是:当效率成为唯一信仰,那些需要“慢工出细活”的行业注定被抛弃。
技术层面:5G、AI、区块链的“降维打击”
5G让信息传播速度提升100倍,AI让内容生产效率提升1000倍,区块链让交易成本降低90%。这些技术用“效率碾压”颠覆了传统模式。阿克巴尔的报摊,曾是信息传递的“最后一公里”,现在,这条“公里”被5G信号覆盖;传统银行的“存贷差”模式,被区块链的“去中心化”击碎;教师的“知识传授”功能,被AI的“个性化学习”取代。
“技术不是中立的,它带着资本的基因。”巴黎高科工程师学院教授艾莉丝说,“资本永远流向‘边际成本趋近于零’的领域,而传统行业,成了‘沉没成本’。”
社会层面:Z世代的“即时满足”
Z世代(1995-2010年出生)是数字原住民,他们追求“即时满足”,愿意为便利付费,却不愿为情怀买单。阿克巴尔的报摊,曾是左岸的“慢生活”符号,现在,Z世代更愿意在TikTok上刷30秒的新闻快剪;传统银行的“面对面服务”,在他们看来是“浪费时间”;实体书店的“翻书体验”,比不上Kindle的“一键下载”。
“我们这一代,没有耐心等报纸印刷,等银行转账,等老师批改作业。”22岁的巴黎学生卢卡斯说,“我们想要的是‘现在就要’,而传统行业,给不了这种速度。”
经济层面:资本的“效率崇拜”
资本的本质是逐利,而传统行业的“低效”与资本的“效率崇拜”格格不入。法国兴业银行关闭线下网点,是为了节省租金和人力成本;老佛爷百货转型体验式购物,是为了对抗电商的价格战;报纸放弃纸质版,是为了降低印刷和物流成本。
“资本不会为‘情怀’买单。”巴黎经济学院教授马克说,“当AI能24小时工作,当区块链能降低90%的交易成本,资本会毫不犹豫地抛弃人类。”
四、未来生存指南:在消亡中寻找新生
面对行业大洗牌,普通人如何自救?阿克巴尔的故事,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示。
成为“技术+人文”的复合型人才
阿克巴尔用“幽默+亲和力”留住顾客,证明机器无法替代人性温度。在AI能生成教案、区块链能完成交易的时代,人类的“情感连接”“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变得尤为珍贵。
“未来,最抢手的人才,是既能玩转技术,又能理解人性的‘翻译者’。”巴黎高等商学院教授索菲亚说,“比如,AI教育工具需要人类教师设计‘情感互动’环节;区块链交易需要人类律师制定‘伦理规则’;电商需要人类设计师创造‘体验感’。”
拥抱“小而美”的利基市场
法国手工皮具匠人、独立酿酒师等群体逆势增长,靠“唯一性”对抗标准化。在机器能大规模生产标准化产品的时代,“手工”“定制”“小众”成了稀缺资源。
“我做的皮具,每一件都有我的指纹。”巴黎手工皮具匠人托马斯说,“客户买的不是包,是‘托马斯的故事’。”这种“故事经济”,正在成为传统行业的新生路。
提前布局“抗衰退”行业
老龄化社会催生银发经济,碳中和目标带动绿色产业,这些领域十年内将爆发式增长。2025年,法国65岁以上人口占比达28%,银发经济市场规模达1200亿欧元;全球碳中和投资规模达3.2万亿美元,绿色产业岗位数量较2015年增长了200%。
“未来,健康管理师、老年社交平台设计师、碳交易顾问等职业,会成为‘铁饭碗’。”巴黎政治学院未来研究中心主任艾米丽说,“而那些依赖‘效率’的行业,比如传统制造、低端服务,会继续被淘汰。”
五、尾声:当勋章遇见算法
当阿克巴尔接过国家功绩勋章时,他或许会想起1973年那个清晨,塞纳河畔的雾气中,他第一次摊开报纸,听到硬币落进铁盒的清脆声响。那个声音,终将消失在数字时代的轰鸣里,但人类对“连接”的渴望,永远不会被算法取代。
“我有卖报纸的特别方法。”阿克巴尔曾说,“我努力走进人们内心,而不是盯着他们的钱包。”这种“走进内心”的能力,或许是我们对抗技术洪流的最后武器。
热点资讯
- 2025宁波国际汽配展
- 2K 修复【福尔摩斯外传】喜剧 上译
- 看到戚薇朱茵的女儿后 我get到了女神中年的美貌
- 上班也要凹造型,职业装也能美翻天!
- 新疆旅游包车_新疆旅游包车
- 手机右上角突然变成5G-A?不换机不加价,网速飙升10倍速
- 【命理专题(374)】四柱八字流月的定义、内涵及划分方法(2
- 海尔按摩椅哪个系列最值得买?独特功能与舒适体验
- 外媒探访《影之刃零》动捕工作室:致敬中国功夫传统!
- 老柬边境冲突升级风险几何?东盟紧急斡旋背后的地缘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