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是桃园四结义,但罗贯中故意漏掉一人,后来这人归曹名垂青史
提起刘备、关羽、张飞的桃园结义,几乎无人不知。这三位英雄在涿郡桃园焚香跪拜,誓同生死,从此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创业之路。
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真实的历史中,桃园结义可能并非只有三人,而是有四个人参与。其实被罗贯中刻意忽略的第四人,后来投靠曹操,竟也成就了一番事业,名垂青史。
桃园结义:三人还是四人?
《三国演义》中,刘备、关羽、张飞在桃园结义,誓同生死,这段故事广为流传。但翻阅正史《三国志》,却发现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三国志》中并没有明确记载桃园结义一事,只提到“先主(刘备)与二人(关羽、张飞)寝则同床,恩若兄弟”。
既然正史没有明确记载,那为什么《三国演义》会虚构出桃园结义的情节?这其实是罗贯中为了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和兄弟情谊的感染力而进行的艺术加工。但有趣的是,在一些地方志和民间传说中,却提到过一个被遗忘的人物,牵招。
被遗忘的第四人:牵招
牵招,字子经,是涿郡人,与刘备、关羽、张飞是同乡。据《三国志》记载,牵招早年曾与刘备一起求学于卢植门下,也就是说,他们三人(刘备、关羽、张飞)加上牵招,其实曾是同学兼同乡,关系非常密切。
那么,为什么罗贯中没有把牵招写进桃园结义的故事里呢?
一种可能是,罗贯中为了突出刘备、关羽、张飞的“铁三角”关系,刻意忽略了牵招的存在。毕竟,如果桃园结义是四个人,故事的焦点就会被分散,而“三兄弟”的形象更容易被读者记住。另一种可能是,牵招后来投靠了曹操,罗贯中出于“尊刘贬曹”的立场,不愿意让一个最终成为曹魏将领的人出现在刘备的结义故事里。
牵招为何投靠曹操?
牵招后来确实投靠了曹操,并成为曹魏的重要将领。那么,他为什么没有跟随刘备,而是选择了曹操呢?
这可能与他的性格和人生选择有关。牵招虽然与刘备、关羽、张飞关系密切,但他的政治立场可能更倾向于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策略。此外,曹操当时势力强大,而刘备尚在创业初期,牵招可能认为跟随曹操更有前途。
在曹操麾下,牵招表现出色,曾担任乌丸校尉,负责管理北方边境的少数民族事务,为曹魏稳定边疆立下了汗马功劳。他的一生,虽然没有像关羽、张飞那样名垂千古,但在曹魏的历史上,他同样是一个不可忽视的人物。
罗贯中的取舍:艺术加工与历史真实
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塑造了刘备、关羽、张飞的“桃园三结义”,让他们的兄弟情谊成为千古佳话。但在这个过程中,他刻意忽略了牵招的存在,使得这段历史变得更加戏剧化。
这种艺术加工,一方面让故事更加紧凑,更容易被读者接受;另一方面,也使得牵招这样一位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被埋没在历史的尘埃中。直到今天,很多人甚至不知道桃园结义可能原本有四个人。
牵招的历史地位:被低估的将领
尽管罗贯中没有让牵招出现在《三国演义》中,但历史并没有忘记他。在曹魏时期,牵招是一位非常重要的将领,尤其是在北方边境的防御上,他的贡献不可忽视。
他不仅擅长军事指挥,还懂得如何与少数民族打交道,这在当时是非常难得的才能。曹操能够稳定北方,牵招功不可没。相比之下,关羽虽然威震华夏,但最终败走麦城;张飞勇猛无比,却因性格暴躁而被部下所杀。而牵招,虽然名气不如他们,却在历史上留下了扎实的功绩。
结语
桃园结义的故事,经过罗贯中的艺术加工,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最著名的兄弟情谊象征。但真实的历史,往往比小说更加复杂。
牵招的存在,提醒我们历史并非只有主角的光环,那些被忽略的小人物,同样可能有着不平凡的人生。他虽然没有跟随刘备成就霸业,但在曹魏的历史上,他同样书写了自己的传奇。
桃园四结义的故事,虽然被罗贯中“漏掉”了一人,但这段被遗忘的历史,依然值得我们去探寻和铭记。
#图文打卡计划#
热点资讯
- 小公主7岁生日派对盛况,杜若溪亲手布置满满爱
- 堪比《魂武帝皇》的东方玄幻神作集合,惊喜不断
- 欧盟关税投票:德国力拒压力,匈牙利站队中国!
- “崂山精酿之夏·2025海东东72h精酿漫游”来了!
- 本地运行大语言模型去哪里找?PC端大模型都在这
- 新华社专访王楚钦再谈奥运失利,字字不提樊振东,句句羡慕樊振东
- 北大硕士相亲屡屡受挫,百万年薪房产加持为何仍难赢芳心
- 还原世俱杯冲突真相! 原来佩德罗有这些小动作, 大家错怪恩里
- 魔兽世界属于fps游戏吗
- 谢霆锋留10亿给儿子,张柏芝的付出终被谢家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