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达娱乐介绍

你的位置:辉达娱乐 > 辉达娱乐介绍 >

薄一波出狱后被选为中央委员,当时有人反对,毛主席直言:我同意

点击次数:62 发布日期:2025-08-07 00:51

#优质好文激励计划#1945年延安,中共七大选举现场突然起了波澜。37岁的薄一波原本稳稳当当要当选候补中央委员,没想到陈赓当场起身反对:“薄一波刚从国民党监狱出来,历史问题未明,不宜担任要职。”会场一片哗然。就在这关键时刻,毛主席的一句话彻底改变了局面:“我同意!”但他同意的内容,却让所有人大跌眼镜。

一个37岁的年轻人引发的争议

那是1945年春天,延安的杨家岭礼堂里正在进行着决定中国命运的重要会议。中共七大已经开了一个多月,代表们来自全国各地,个个都是身经百战的革命家。

薄一波坐在代表席上,心里多少有些忐忑。他知道自己年纪轻,资历浅,能被提名为候补中央委员已经很不容易了。可他万万没想到,会有人公开站出来反对。

陈赓的话在会场里掀起了不小的波澜。要知道,陈赓在党内地位很高,他的话分量不轻。他提出的理由看起来也挺有道理:薄一波1936年才从草岚子监狱出来,这”历史问题”确实让人心里犯嘀咕。

当时的情况就是这样,刚从国民党监狱出来的同志,不管表现多好,总有人会怀疑。这也不能怪大家,那年头叛徒太多,谁都得小心点。

代表们开始窃窃私语,有人点头表示理解陈赓的担心,有人皱眉思考这个问题的复杂性。薄一波坐在那里,脸色平静,但心里的滋味只有他自己知道。

毛主席的惊人决定

消息很快传到了刘少奇和周恩来那里。他们觉得这事得向毛主席汇报,毕竟涉及到对同志历史问题的认定,不是小事。

毛主席听完汇报后,反应让所有人都没想到。他不但没有同意降低对薄一波的评价,反而说出了一句让全场震惊的话:“提名候补中委本就不妥,以薄一波的资历、能力和业务,为什么不能去当正式中委呢?”

这话一出,在场的人都愣住了。本来是要讨论薄一波能不能当候补委员的问题,结果毛主席直接建议让他当正式中央委员。这简直就是从天上掉馅饼的节奏。

毛主席的态度很明确:“让他直接转正吧。”短短几个字,却改变了薄一波的整个人生轨迹。最终,37岁的薄一波成了中共七大最年轻的中央委员。

多年后薄一波回忆这件事时说:“当时我37岁,是资历较浅的一位,从这件事,可以看出毛主席的用人之道。”

草岚子监狱的那些年

要理解为什么会有这场争议,得回到1931年的北平。那年6月,薄一波在北平被抓,原因是有叛徒出卖了党组织。

草岚子监狱是个什么地方?说白了就是国民党专门关政治犯的地方。监狱的全名叫”北平军人反省分院”,听起来挺文雅,实际上就是个摧残人的地方。

国民党的想法很简单:让这些共产党员”反省”,说白了就是要他们放弃信仰,背叛组织。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什么手段都用上了。

薄一波他们在狱中的生活确实艰苦。吃的是馊饭,喝的是生水,脚上还得戴着镣铐。国民党就是想用这种方式摧垮共产党人的意志。

可这些共产党员偏偏不吃这一套。他们在狱中成立了党支部,薄一波还当过支部书记。最让人佩服的是,他们竟然把监狱变成了学校。

怎么变成学校的?他们想办法弄到马列主义的书籍,然后组织大家学习。有个叫杨献珍的同志,硬是在狱中翻译了好几本马列著作。想想看,戴着脚镣翻译《反杜林论》,这得需要多大的毅力。

1935年的时候,薄一波他们12个人差点被杀掉,就因为拒绝”反省”。幸亏出了点意外情况,这12个人才捡回一条命。

党组织的营救行动

1936年,华北的局势发生了变化。刘少奇奉命到天津主持北方局工作,他发现缺干部缺得厉害。

这时候,北方局组织部长柯庆施提了个建议:草岚子监狱里关着60多个党员,大部分刑期都满了,能不能想办法把他们弄出来?

这个建议听起来有点冒险,但确实很实际。华北抗日形势越来越紧张,急需有经验的干部。而且日本人马上要打过来了,再不把这些同志救出来,可能就来不及了。

刘少奇觉得这个建议可行,但他不敢自己做主,马上向中央汇报。张闻天收到报告后,跟毛泽东等人商量,很快就批准了这个方案。

营救过程并不顺利。狱中的党支部收到第一封信时,还以为是敌人的圈套,拒绝执行。直到收到第二封信,确认是党组织的指示后,他们才开始行动。

1936年9月开始,薄一波等54个同志分批出狱。柯庆施见到薄一波后半开玩笑地说:“让你们办出狱手续,是北方局向中央的建议。你们这些'诸葛亮',非要三请才肯出来。”

延安的那次深谈

1943年11月,薄一波来到延安参加七大预备会。这是他第一次见到毛主席,心情自然激动得不行。

到延安第二天,毛主席就把薄一波叫到枣园谈话。见面时,毛主席握着薄一波的手说:“你就是薄一波同志?”然后自言自语地念叨:“如履薄冰,如履薄冰!”

这个小细节挺有意思的,毛主席用这种方式记住薄一波的名字。接着,他还讲了汉朝薄昭的故事,一下子就拉近了距离。

谈话进行得很轻松,毛主席问薄一波的革命经历,薄一波就详细汇报了自己在山西的工作。当说到草岚子监狱那段经历时,毛主席听得特别认真。

听完薄一波的汇报后,毛主席说了一句让薄一波终生难忘的话:“你们将监狱变成了学校,通过学习革命理论武装起了自己的头脑,这就是胜利。”

这次谈话整整持续了8个小时。8个小时,对于两个第一次见面的人来说,这时间长度本身就说明了问题。这让毛主席对薄一波有了全面深入的了解。

薄一波后来回忆说:“毛主席的谈话深入浅出,言简意赅,一句很普通的话,从他的口里说出来,赋予新的含义,使你顿时感到这句话所包含的全部力量。”

用人不疑的智慧

薄一波在七大当选中央委员这件事,反映的是党的用人理念。毛主席看重的不是年龄和资历,而是实际工作能力和对党的忠诚。

从1936年出狱到1945年七大,这9年里薄一波在山西的工作成绩有目共睹。他创建了牺盟会,组建了决死队,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既保持了党的独立性,又巧妙利用了统一战线。

毛主席的决定完全正确。薄一波后来在华北解放、新中国经济建设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在经济工作方面,他和陈云合作,成功控制了通胀,建立了统一的财政制度。

这件事还体现了党内民主的重要性。陈赓能够公开提出不同意见,说明党内允许不同声音存在。而毛主席能够在听取各方意见后做出正确决定,这体现了民主集中制的优越性。

从党的建设角度看,这个事件向全党昭示了一个信号:党坚持五湖四海的干部政策,不搞小圈子,只要对党忠诚、能力突出,不管来自哪里,不管有什么经历,党都会大胆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