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访华前夕,美方传来坏消息,三大能源商品遭中国拒之门外
2025年7月24日,北京夏日的蝉鸣里藏着个让美国人心慌的消息,中国海关刚公布的6月进口数据里,美国输华原油量赫然写着“0”。 这不是偶然,液化天然气(LNG)、煤炭的进口数字同样刺眼:6月美国LNG到港量0吨,煤炭进口额从去年同期的9000万美元暴跌至几百块。 三大能源商品对华出口全面清零,像根刺扎进了正准备第三次经贸会谈和特朗普访华的美国团队里。
先看原油。 中国是全球最大原油进口国,每天要吞掉约1000万桶原油,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全年的用量。2024年6月,美国还靠着8亿美元的原油出口额在中国市场分了一杯羹;可到了2025年6月,这个数字直接归零。 要知道,美国页岩油革命后,原油品质适合中国炼厂需求,一度是中美能源贸易的“香饽饽”。 现在突然没了,美国能源商的损失不只是订单,更是对中国市场的长期信心。
再看液化天然气(LNG)。 这种需要超低温运输的“清洁能源”,过去几年可是中美贸易的“潜力股”。 2023年美国LNG对华出口额还涨了30%,业内预测2025年能突破50亿美元。 但现实很骨感:最近3个月的海关数据里,美国LNG船根本没靠过中国码头。 有航运公司内部人士透露,“原本排好队的美国LNG货轮,上个月全改道去了欧洲”。
最后是煤炭。 2024年6月,中国还能从美国买9000万美元的煤炭;到了2025年6月,这个数字缩水到几百块,说“清零”都算客气了。 煤炭虽不如原油和LNG金贵,但胜在量大稳定。 美国煤炭商原本指望着中国“煤电转型过渡期”的需求,结果等来的是中国转向俄罗斯、印尼的低价煤,还有自己大力发展光伏、风电的底气。
把时间拉长到2024年全年,这三大能源商品的“缩水”更触目惊心:中国从美国进口原油、LNG、煤炭总额740亿美元,占当年中国自美进口商品总额的6.37%。 这是什么概念?相当于美国每年靠这三大能源从中国赚走一辆中型航母的钱。 现在这笔钱突然没了,美国能源企业的股价已经开始跌,页岩油产区得州的部分钻井平台甚至传出了裁员消息。
这事得从2020年说起。 当时中美签了第一阶段贸易协议,中方承诺两年内额外购买2000亿美元美国商品,其中能源占比近半。 那时候中国确实买了不少:2020年下半年到2021年,美国原油、LNG、煤炭对华出口量翻了好几倍。 但问题也来了,中国是市场经济国家,能源进口得看国内需求和企业订单。 2022年中国开始调整能源结构,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对高价美国能源的需求自然下降;加上国际油价波动,美国能源商坐地起价的情况也没少发生。 结果就是,中方为了完成协议指标,不得不花冤枉钱,国内炼厂和电厂却因为成本太高叫苦不迭。
现在情况变了。 中国不再为了“完成任务”硬买美国能源。 2025年6月的原油零进口,不是突然决定的,而是国内炼厂早就在调整采购策略,中东的原油更便宜,俄罗斯的原油质量更匹配,何必非要盯着美国货? LNG方面,中国和卡塔尔签了27年的长期协议,澳大利亚的LNG也在降价,美国LNG的价格优势早就没了。煤炭就更简单,国内“双碳”目标下,煤电占比逐年下降,进口煤本来就不是刚需,美国煤再便宜也掀不起大浪。
这时候美国慌了。 特朗普正琢磨着访华,想通过面对面谈判解决贸易逆差问题。 可现在能源贸易这块最大的“肥肉”没了,美国贸易逆差怎么缩? 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中美贸易逆差比去年同期扩大了15%,其中能源贸易的缺口占了近一半。 更让美国头疼的是制造业复苏,拜登政府推了那么多补贴,想让制造业回流美国,结果能源企业因为出口下滑没钱扩产,制造业需要的电力、化工原料成本蹭蹭往上涨,企业主们直摇头。
美方最近也在找原因。 有人说中国是在“报复”美国之前的关税政策,有人说是中国找到了替代能源,但最扎心的评论是:“中国终于学会说不,不再当美国的‘能源垃圾桶’了。 ”以前美国卖不掉的能源,比如页岩油开采过剩时的低价货,中国为了维持关系会接盘;现在中国不买了,美国能源商才发现,自己把太多产能押注在中国市场上,现在想转卖其他国家都没那么容易,欧洲在搞能源转型,中东有自己的客户,俄罗斯的能源又被西方制裁,美国能源商的“中国市场依赖症”算是彻底犯了。
有意思的是,中国在能源进口上的变化,还带动了其他领域的变化。 比如稀土,美国高端芯片、军工企业都需要大量稀土,而中国控制着全球60%的稀土开采和90%的精炼产能。 最近有消息说,中国可能会调整稀土出口配额,虽然官方没证实,但美国相关企业的股价已经先跌为敬。 还有新能源领域,中国的光伏组件占全球70%的市场,锂电池产能更是超过全球一半。 美国想发展新能源,绕不开中国供应链,这又成了中方谈判时的一个筹码。
现在回到2025年7月的节点,第三次中美经贸会谈的代表已经飞往瑞典,特朗普还在公开场合念叨“很快就能去中国”。 但中方用三大能源清零的数据传递了明确信号:谈可以,但得在平等的基础上谈;让步可以,但不能再像第一任期那样“打肿脸充胖子”。 能源市场的变化,本质上是中美经济关系的缩影,从过去的“美国卖、中国买”,变成了现在的“你有需求我有选择”。
能源是工业的血液,也是经贸谈判的硬通货。 中国这次“清零”操作,不是心血来潮,而是国内能源转型、市场规律、战略考量的综合结果。 对美国来说,这是个提醒:靠卖能源赚快钱的日子过去了,想继续和中国做买卖,得拿出点真本事,要么价格合理,要么质量过硬,要么别总想着占便宜。
热点资讯
- 小公主7岁生日派对盛况,杜若溪亲手布置满满爱
- 堪比《魂武帝皇》的东方玄幻神作集合,惊喜不断
- 欧盟关税投票:德国力拒压力,匈牙利站队中国!
- 本地运行大语言模型去哪里找?PC端大模型都在这
- “崂山精酿之夏·2025海东东72h精酿漫游”来了!
- 还原世俱杯冲突真相! 原来佩德罗有这些小动作, 大家错怪恩里
- 魔兽世界属于fps游戏吗
- 新华社专访王楚钦再谈奥运失利,字字不提樊振东,句句羡慕樊振东
- 北大硕士相亲屡屡受挫,百万年薪房产加持为何仍难赢芳心
- 谢霆锋留10亿给儿子,张柏芝的付出终被谢家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