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枚微型导弹荣获国家最高奖,出口二十万发:感激越南的重要支持
提到红箭-8反坦克导弹,这在军工界算得上是块老牌子了。它没啥花里胡哨的核武器那么高大上,就是一枚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反坦克导弹,可偏偏在1987年拿了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还和第二代氢弹一样得了奖。听起来挺不可思议的,国家特等奖一般都留给那些战略级的大项目,结果红箭-8硬生生也入了围。
为什么会这样呢?主要是因为它不仅在技术上填补了国内的空白,还在国际市场上卖得挺火,出口量超过20万发,赚了几十亿美元的外汇。更主要的是,它的出现还多亏了越南在越战里的那点事儿,没有他们缴获的美军陶式导弹,中国这边的研发可能还得耽搁好几年。
咱们得从红箭-8的背景说起。中国在六十年代末就发现,第一代反坦克导弹红箭-73有点跟不上节奏了。那会儿国际上的反坦克技术飞快发展,美苏都抢先推出了第二代导弹,能半自动跟踪制导,命中率高出不少。到1969年9月,中国军方决定开始搞第二代导弹项目,定名“红箭-8”,目标就是要追赶国际先进水平。
这个项目一开始就交给北京的某研究所,带头人是王兴治。他从1972年起担任总设计师,一干就是十几年。研发的路子也挺不容易的,70年代头几年国内条件差,设备也落后,团队得从零开始摸索。到1975年,才确定了技术方案,1977年正式批准开始生产。整个过程用了15年时间,直到1984年才算是把技术定型,然后装备部队。
红箭-8的技术核心在于采用半自动有线制导,射程达3000米,命中率超过九成。它可以穿透800毫米以上的装甲,还能应对有反应装甲的目标。相较于老款的红箭-73,这款装备操作更简便,成本也低不少,步兵自己扛着都能用。一旦定型,批量生产速度很快,成为解放军步兵的主要反坦克武器。
1987年获奖的时候,国家特别表彰了它在常规武器方面的突破,既增强了国防力量,又为出口打开了大门。特等奖这事儿不是白得的,红箭-8确实解决了当时中国反坦克上的难题,让部队面对装甲威胁时不那么被动。
说到重点,得提越南的作用。这事儿得从越南战争讲起。1972年春天,美军在越南战场上首次大规模使用陶式导弹,这是一款特别先进的反坦克武器,射程远、精准度高,还用光学跟踪和有线指挥。北越部队在战斗中缴获了几枚完整的陶式导弹和发射器,很快就通过渠道传到咱们手里,大概是在70年代中期左右。
中国的研发团队一拿到这些设备,立马就开始拆解逆向,研究它们的内部结构,掌握了光学制导和有线传输技术的要点。要是没有这些实物样本,红箭-8的研制可能就会遇到不少难题,因为那会儿咱们在这些技术方面还没有太多积累。
越南提供的样本,直接推动了研发进度,让咱们中国的导弹能在借鉴的基础上实现自主创新。专家们后来都说,这批导弹对红箭-8的成功起到了关键作用,要不是越南的帮助,项目可能还得耽搁好多年。
红箭-8一走出门,就成了国际市场上的热门货。从1987年起头,第一批就卖给了巴基斯坦,他们学了技术之后自己造,叫巴克塔-希坎。到2022年,巴基斯坦一共生产了超过2.6万枚,还出口到孟加拉和马来西亚。在印巴交火时,这导弹表现挺靠谱,击掉了不少印度的坦克。
像其他国家也纷纷效仿,把它引入装备阵容,比如南斯拉夫在90年代的内战中,用它对付塞尔维亚的装甲兵力,波斯尼亚军队也靠它狠狠击败了不少坦克。在叙利亚的内战里,反对派用红箭-8对准土耳其军队,到了2010年代后期,还打掉了几辆坦克。
也门胡塞武装在山区作战时,用它对付沙特联军,效果挺不错。斯里兰卡军队在2009年跟泰米尔猛虎组织打仗时,靠它炸掉了敌人的工事和快艇。到2024年加沙冲突时,哈马斯也用它攻击以色列的装甲车辆,成功绕过防御,还击中了目标。
出口国家至少有20个,比如埃及、秘鲁、厄瓜多尔、摩洛哥、苏丹、肯尼亚啥的。总出口量超过20万发,这数字摆着呢,根基在公开数据上,红箭-8系列在国际军火市场上挺受欢迎的,主要因为它的性价比高,比美国的陶式导弹便宜得多,还挺靠谱。
巴基斯坦的改型在反恐作战里用得挺频繁,特别是瞄准塔利班藏匿洞穴,发射后立马就能清场。红箭-8不光卖导弹,还提供技术转让,让买家自己生产,这一方式也带动了外汇收入,累计到了几十亿美元。它的成功表明,中国的常规武器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力,不一定非得盯着那些高端核武。
在这件事情中,王兴治贡献最大。1935年9月20日出生于辽宁辽阳,1954年进入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导弹工程系学习,1963年毕业后被调到北京的研究所,从事导弹方面的研究。60年代初,他就参与了第一代导弹的研发,到了1969年项目启动时,他已是核心技术人员,1972年被提升为总设计师。
在整个研发过程中,王兴治担任统筹,从设计图纸到靶场测试,一步步把关。红箭-8研制成功后,他没闲着,继续推进红箭-9和红箭-11的开发。红箭-9属于重型导弹,射程更远,到了1990年代正式定型。红箭-11则是激光制导的轻型导弹,2014年完成定型,200多次测试全部命中。
1995年,他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也算是对他在反坦克领域贡献的认可。退休以后,他依然在带领年轻一辈,指导他们研究新技术。到了2008年,73岁的时候,他带队完成了红箭-11的研制任务;2015年,还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如今快90岁了,他依然关心着我国的国防科技发展。
红箭-8系列的升级改进一直持续不断。从最初的基础型号,到红箭-8A,射程增加到4000米;红箭-8C配备了串联式战斗部,应对反应装甲效果良好;红箭-8E则加入了热成像设备,能在任何天气条件下使用;红箭-8H的射程更是达到了6000米,同时还有反舰和反碉堡的变种版本。至于巴基斯坦的巴克塔-希坎,可拆分成四个部分,方便携带。
红箭-11是个升级版,2018年开始服役,采用激光制导,精度更高。这些变形让红箭系列能够应对不同战场,从沙漠到城镇战,都能发挥作用。在叙利亚,反对派用它攻打T-72坦克,一发击中就能炸飞目标。在也门,胡塞武装用它伏击沙特的车辆,屡次得手。到了2024年,哈马斯用它攻击以色列的装甲车辆,也说明老款导弹依然有用。
这导弹的传奇在于,它起步于越南战场的偶然获得,逐渐成为中国军工出口的象征。越南缴获陶式导弹,原本只是战场上的小事,但对中国来说却成了技术突破的契机。红箭-8不仅在国际上获奖,还真正赚了不少钱,提升了国家的国防实力。相比那些昙花一现的武器,它经过实战的检验,出口20万发也不是白白来的。
巴基斯坦用它在边境设置屏障,苏丹用它巡逻边线,肯尼亚也用它搞演习。它的价格实惠又可靠,连经济条件有限的国家军队也能用来对付坦克。专家认为,红箭-8的效果与花费比竟然超过了美国陶氏,所以订单一直没断。
整体来看,红箭-8的经历告诉我们,技术的提升有时候是靠偶然发现,但能不能抓住关键就看实力。越南的作用可是真的不容忽视,没有哪些实实在在的测试样本,研发脚步就会变得缓慢。导弹能获奖还能出口,靠的全是团队的努力加上市场的认可。
它最贴近百姓生活的地方在于,根本不是啥科幻武器,只是一枚步兵能拎着走的反坦克导弹,却彻底改变了战场局势。出口20万发,带来了几十亿美元的外汇,这数字真叫人佩服。往后,红箭系列还会不断升级,不过它的起点永远是那枚从越南带来的陶式导弹。
热点资讯
- 胜负彩25112期欧亚赔率对照:布兰盘口存差异
- 记者: 马竞有意卢克曼, 亚特兰大对球员的标价约为5000万
- 末世教官重生悍妻,携手冷峻将军一统天下
- 朋友收一台2010年大切诺基,这价格,大家觉得便宜吗?
- 瑞典赛国乒表现亮眼男单“扎心”
- 老祖宗智慧:五根手指决定你一生的成败与祸福,快看你属于哪一种
- 成都蓉城大胜亚冠晋级,战术安排令人振奋,未来潜力无限
- 6万公里奔驰GLE深圳一手车,23.98万开回家
- 《心动小镇》1月18日公测指南:预下载、错峰登录与高效开服攻
- 2024年固体香薰登机指南:民航新规下的合规携带攻略